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瞄准金融开放 上海浦东向国际金融人才伸橄榄枝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8-05-23 10:37:01

新华社上海5月23日电 (记者何欣荣) 中国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对国际化金融人才将产生强烈需求。上海浦东新区近日表示,将通过搭建事业舞台、强化服务、营造金融法治环境等措施,建设国际化金融人才的高地。 

在浦东新区金融服务局等机构举办的中国金融人才浦东高峰论坛上,中国人才研究会会长何宪说,从2016年的数据看,中国金融业的从业人员数量约为665万人。虽然绝对数量不小,但占整个就业人员的比重还不到1%,与发达国家比仍有差距。在结构上,也存在不合理之处:单一专业人才多,复合型人才少。熟悉国内金融市场和业务的人多,熟悉国际金融市场和业务的人少。 

“当前,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正在对银行、保险等传统金融领域产生巨大影响。掌握这些核心技术并将其运用于金融服务的金融科技人才,在国内存在比较大的供应缺口。” 何宪表示。 

作为中国金融开放的前沿阵地,上海浦东的金融人才总量目前已达到30万,金融业增加值达2700亿元,占上海全市的半壁江山。通过推出“沪港通”“债券通”“黄金国际板”和原油期货等创新产品和服务,浦东已成为全国金融业国际化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 

“当前,浦东已集聚13家国家级要素市场和功能性金融基础设施机构,持牌类金融机构超过1000家,各类金融机构总数超过10000家。在此基础上,浦东将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长杭迎伟说。 

浦东新区金融服务局副局长张辉表示,落实金融业对外开放政策,浦东将推动一批国际知名的合资证券、外资银行、外资寿险、外资再保险、外资保险经纪、外资公募基金和评级机构率先落户浦东,承接跨国金融业务和交易的转移,为国际金融人才搭建事业舞台。 

从金融人才的个性化需求出发,在完善教育、安居等服务项目的同时,浦东将积极引进外资健康保险机构,大力发展国际医疗保险结算服务,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生活环境。 

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浦东还将建设金融法院,完善现有的金融仲裁院、金融法庭功能,形成与国际接轨的金融纠纷处理机制,为金融人才的事业发展保驾护航。

相关推荐
一眼心动的中国|在上海看见开放的力量

第一个保税区、第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第一个自贸区……敢闯敢试、先行先试的改革开放印记,烙刻在上海的城市基因中。

聚焦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 多部门共助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速

为更好满足经营主体对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的核心诉求,《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已于近日出台,从五方面提出18条举措,共包含四个方面亮点。

金融如何便利企业“出海”?这些做法在上海先行先试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行动方案中有多项政策先行先试。例如,在上海试点通过再贴现窗口支持人民币跨境贸易融资;又如,支持浦东新区率先制定有利于企业集团财资中心集聚的财政、人才等扶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