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瞄准金融开放 上海浦东向国际金融人才伸橄榄枝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8-05-23 10:37:01

新华社上海5月23日电 (记者何欣荣) 中国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对国际化金融人才将产生强烈需求。上海浦东新区近日表示,将通过搭建事业舞台、强化服务、营造金融法治环境等措施,建设国际化金融人才的高地。 

在浦东新区金融服务局等机构举办的中国金融人才浦东高峰论坛上,中国人才研究会会长何宪说,从2016年的数据看,中国金融业的从业人员数量约为665万人。虽然绝对数量不小,但占整个就业人员的比重还不到1%,与发达国家比仍有差距。在结构上,也存在不合理之处:单一专业人才多,复合型人才少。熟悉国内金融市场和业务的人多,熟悉国际金融市场和业务的人少。 

“当前,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正在对银行、保险等传统金融领域产生巨大影响。掌握这些核心技术并将其运用于金融服务的金融科技人才,在国内存在比较大的供应缺口。” 何宪表示。 

作为中国金融开放的前沿阵地,上海浦东的金融人才总量目前已达到30万,金融业增加值达2700亿元,占上海全市的半壁江山。通过推出“沪港通”“债券通”“黄金国际板”和原油期货等创新产品和服务,浦东已成为全国金融业国际化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 

“当前,浦东已集聚13家国家级要素市场和功能性金融基础设施机构,持牌类金融机构超过1000家,各类金融机构总数超过10000家。在此基础上,浦东将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长杭迎伟说。 

浦东新区金融服务局副局长张辉表示,落实金融业对外开放政策,浦东将推动一批国际知名的合资证券、外资银行、外资寿险、外资再保险、外资保险经纪、外资公募基金和评级机构率先落户浦东,承接跨国金融业务和交易的转移,为国际金融人才搭建事业舞台。 

从金融人才的个性化需求出发,在完善教育、安居等服务项目的同时,浦东将积极引进外资健康保险机构,大力发展国际医疗保险结算服务,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生活环境。 

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浦东还将建设金融法院,完善现有的金融仲裁院、金融法庭功能,形成与国际接轨的金融纠纷处理机制,为金融人才的事业发展保驾护航。

相关推荐
经济大省新亮点丨创新引力更是营商磁力——上海持续成为外商投资热土

今年1月至6月,上海新设外资企业超过3000家,实际使用外资超过85亿美元。截至目前,上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累计分别达到1042家和605家。在国际经贸秩序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大的背景下,上海以合作创新引力和营商环境磁力,持续成为全球外商投资的首选地。

便利境内外人员入区出区《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管理办法》施行

《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管理办法》8月1日起施行,对便利境内外人员入区出区、便捷行李物品和货物管理等作出明确规定。

财经聚焦|迈向更高能级!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加速建设

在中央金融委员会6月18日对外发布《关于支持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意见》后,一系列金融政策举措渐次落地,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能级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