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贵州多措并举助推太子参产业转型升级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王健 2019-07-05 11:02:39

新华丝路网贵阳7月5日电(分析师 师洋洋、李志兰)7月4日,贵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太子参专家组组长江维克做客“黔系列民族文化产业品牌行动‘黔药’专家访谈”活动。他表示,为助推太子参产业转型升级,破解产业层级低、种源混乱、种植模式单一等问题,贵州省制定了《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太子参产业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据了解,太子参作为贵州唯一在全国具有左右市场供给和价格的中药材品种,市场需求旺盛,在药用、保健食品、化妆品、饮片、包装礼品等行业均消耗量大。目前贵州太子参种植面积近30万亩,产量占全国太子参药材市场30%以上。在全国中药材市场中,以贵州施秉县太子参最为出名,施秉太子参已形成了具有地方标识保护的地方品牌。

为了发展太子参产业,近年来,贵州把太子参产业列为地方政府扶持的重点产业之一。贵州太子参的种植已列入《贵州省中药材生产发展规划》(2010~2020年)、《贵州省“十二五”特色农业发展中药材专项规划》《贵州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扶贫规划》(2011~2015年和2016~2020年)和《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中药材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19~2020年)的重点发展品种。

图为7月4日,贵州中医药大学教授江维克做客“黔系列民族文化产业品牌行动‘黔药’专家访谈”活动

江维克表示,虽然贵州太子参产业具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和优势,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层次低,资源优势没有形成经济优势;缺乏规划,种源混乱;种植模式单一,连作障碍、病虫害严重,农药投入大,种植成本高;种植技术不规范,风险抵抗能力差。

江维克说,《方案》将重点从优化品种布局,强化基地建设,强化产销对接,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强化品牌创建等方面系统推进,使贵州太子参的生产达到“有序”“安全”“有效”。“有序”即依据中药材道地性原理,优化生产布局;“安全”即防止有害物质产生和污染,保障药材质量安全和环境生态安全;“有效”即在提高和确保药效的同时,还要兼顾药农的经济效益。

《方案》指出,到2020年,实现全省太子参种植面积35万亩,在黄平、施秉、镇远、瓮安县建成太子参种子种苗繁育基地3-4个,推进太子参种子种苗、种植技术、采收加工等环节的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提升贵州太子参品牌在全国影响力,使贵州省太子参产业上新台阶。

据了解,贵州省委省政府对中药材产业发展高度重视,在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的进程中,把中药材产业作为全省重点发展的12个特色农业产业之一。数据显示,2018年,贵州全省中药材(不含石斛、刺梨)总面积542.85万亩、总产量127.52万吨、总产值108.83亿元,大方天麻、剑河钩藤、兴仁薏仁米、赫章半夏、施秉太子参等一批区域公共品牌基本形成,中药材种植带动16.42万户贫困户、52.61万贫困人口增收,成为群众增收脱贫的重要产业。


相关推荐
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召开第四届会员大会暨换届大会 傅传耀当选会长

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第四届会员大会暨换届大会9日在贵阳召开,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傅传耀当选新一届理事会会长。

第一届“中国(贵州)天麻节”成功召开

11月7日,以“贵州天麻·滋补世界”为主题的第一届“中国(贵州)天麻节”主会场在贵阳市举行。

安龙县创新运用“5331”防贫长效机制 筑牢防返贫致贫堤坝

安龙县通过“织、到、测、访”四字措施,织牢“五张大网”、务必“三个到”、做好“三级研判”、 接好“一个访”的“5331”工作法,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机制,切实防止返贫致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