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11月16日电(赵琳)超大特大城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场。16日,在2025超大城市治理智库(北京)年会上,由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清华大学数字政府与治理研究院、新华数字政府研究中心三方联合评选的《2025中国超大特大城市治理十大案例》正式发布,旨在推动城市治理好经验、好模式、好做法“一地创新、多地复用、全国共享、全球借鉴”。

图为《2025中国超大特大城市治理十大案例》发布现场 王潇 摄
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更智慧,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北京打造政务协同办公平台“京办”,服务覆盖全市16个区和114家市级单位逾70万用户,集成600余项应用,全面支撑接诉即办、基层治理与便民服务等核心场景,以数字治理驱动城市高质量发展。重庆构建“1361”整体智治体系构架,建成全国首个市域一体建设、三级贯通的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实现城市运行整体效能提升。大连依托“一网协同”平台搭建智慧报表系统,实现1925项高频信息自动填报,将表格汇总效率提升85%,以数字化转型为城市基层治理减负增效。广州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培育“实数融合”创新示范平台,依托“穗好办”建成“线上一网、线下一窗、热线一号”互联互通服务矩阵,构筑韧性智慧城市治理的数字化新引擎。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增进民生福祉是城市建设和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上海针对“停车难”民生痛点,以“随申码”为入口,创新打造“码上停车”智慧治理模式,推动停车服务方便快捷、交通管理高效透明。苏州创新打造“智汇民意”民情分析平台,上线“民情地图”“治理画像”“AI助手”三大智慧场景,积极探索“民声可感知、民忧可分析、民意可决策、民盼可闭环”的社会治理新路径。深圳以民生诉求综合服务改革为突破口,打造“@深圳—民意速办”平台,构建起民生诉求驱动城市治理的新模式,实现城市治理与市民参与的“双向奔赴”。
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是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路径。成都首创“蓝线禁区+红线疏导”分区管理的游商治理模式,创新“政府搭台、镇街推动、社区引导、企业参与、市民监督、摊主自治”机制,实现城市治理“共融兴”。西安推行“党建引领+酬金制”物业服务模式,破局物业乱象,探索构建社区共治长效新路径。杭州则充分发挥法治化保障、标准化支撑、数字化牵引“三化”融合效益,构筑市级、区县(市)、部门公物仓共享共用的“1+13+N”全域联动体系,打造城市资源统筹治理增效标杆。
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首都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沈体雁表示,以上城市在数字技术赋能、民生痛点破解、多元协同共治、治理模式创新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特色,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温度,为加快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了创新引领的示范带动作用。
据悉,本次年会由新华数字政府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数字政府与治理研究院共同举办,以“城市正智慧 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旨在汇聚全球城市治理智慧力量,深入研究、集中展示超大特大城市系统治理、协同创新成果,促进全球城市互鉴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