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11月17日电(许晗)在城市治理迈向精细化、智能化的今天,数字技术与城市运行深度融合,正重塑城市治理的路径与范式。在17日举行的2025城市治理国际智库学术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以“城市发展与治理:中国与世界的对话”为主题展开交流探讨。
当前,数字技术正在重塑城市治理的组织逻辑,推动治理结构从单向管理走向双向互动、协同共治的新模式。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院长吴璟表示,实现城市存量资产提质增效,是我国不动产行业面临的关键任务和市场机遇。要以“空间数智化”为核心,推动大数据、物联网、AI等新技术应用,通过建立“数据反馈循环”持续优化建筑与城市空间的性能。从数字孪生到智慧能源管理,要结合现实场景,在实践应用中逐步迭代完善。
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沈体雁认为,超大城市治理面临的是目标模糊、因果复杂的“抗解性问题”,因此需要用“数智赋能”来构建新型的公共服务机制。构建“平台+生态+机制+服务+数据+信用”六位一体治理体系,通过“一网共治”“价值共创”赋能城市治理现代化,把物理空间和城市的社会生态有机融合。
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郁建兴提出,在全球快速城市化背景下,超大城市治理成为世界性难题,而我国探索形成的“平台化层级治理”,是数字时代技术与组织融合的新治理形态,为破解城市化进程中的棘手问题提供了新路径。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接诉即办改革与社会治理创新中心主任李文钊介绍了北京“接诉即办”以市民诉求驱动超大城市治理的新范式。他指出,应以“界面治理分析与发展框架”系统解析该范式,治理目标从事后解决个体问题演进为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并通过立法将实践制度化,形成反馈、考评、学习等有效机制,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机统一。
在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首都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研究员郑建君发布了《数智赋能城市治理变革:中国实践与北京创新》,李文钊发布了《接诉即办的中国理论:基于京华实践的中国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清华大学数字政府与治理研究院数据科学家郑伟海发布了《数智北京创新中心首都数智治理实验室创新建设》等研究成果。
与会嘉宾认为,数智赋能城市治理,本质上是一场以技术为引擎、以人民为中心的深刻变革,它不仅是数据的流动、算法的优化,更是治理理念的重塑、制度体系的升级。在数字文明与城市文明交汇的今天,我国正以丰富的实践和前沿的探索,为全球超大城市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