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跨陕、晋、冀三地的我国最长煤层气长输管道——神木-安平煤层气管道工程陕西至山西段28日开工建设,该段工程为神安管道最后一段,由中国海油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统筹建设。
没有良方可言。可再生能源或新的传统能源供应将需要数年时间才能达到所需规模。然而,高价格确实会导致用其他燃料替代并鼓励节能——不仅在欧洲,在其他市场也是如此。“降价”只会适得其反,因为它将维持天然气需求,并迫使欧洲更加依赖外国能源。
记者16日从中国石化获悉,截至2月底,2021年—2022年供暖季中国石化累计向市场供应天然气23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2%,新增地热能供暖能力107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
在美国,有十几个获得完全许可的液化天然气出口项目正在等待投资者开工建设。欧洲不应该依赖美国来满足其天然气需求吗?让欧洲人投资于美国出口能力,以减少中期对俄罗斯的依赖,似乎是显而易见的。
截至3月14日,位于新疆南部的塔里木油田自“西气东输”工程建成投产以来,该油田累计供气突破3000亿立方米。
确保将尽可能多天然气输送到欧盟,并在各个国家之间公平分配天然气储存,对于降低欧盟应对长期升级的脆弱性至关重要。这带来了三大挑战:第一,尽可能多向欧洲输送天然气,同时又不支付过高价格;第二,天然气在欧洲的分配;第三,分配的成本。
据中哈天然气管道霍尔果斯计量站3月2日统计,今年1-2月,该管道累计向中国输送天然气467.39万吨,日输气在7.92万吨,为快速增长的中国天然气市场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
本文阐述为什么减少甲烷排放如此重要,以及尼日利亚和挪威技术进步和最近开创性工作如何实现减少甲烷排放。本文还列出天然气生产国、捐赠国和其他主要参与者在2022年可以采取的行动。要实现第26次缔约方会议上商定的全球气候目标,时间至关重要。
卡塔尔矿产资源和能源国务部长艾哈迈德·萨耶格在莫斯科与莫桑比克矿产资源和能源部长托内拉会晤时表示,卡塔尔希望与莫桑比克在能矿资源领域开展合作,发挥双方在该领域的巨大潜力。
2022年夏天之前,欧盟可能能够经受住俄罗斯天然气供应的大规模中断,这主要是由于欧盟液化天然气进口增加,以及工业天然气削减等需求方面的措施。然而,这将以欧盟经济为代价,甚至可能导致一些国家不得不采取紧急措施,特别是那些更依赖俄罗斯天然气、与其他欧盟国家联系更少的国家。
欧洲非常容易受到出于政治动机天然气供应中断的影响。这种情况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改变,但建立欧洲战略天然气储备的进程可能会立即向俄罗斯发出一个强烈信号,即欧盟正在觉醒。
由于煤炭和燃气发电厂的发电成本增加、可再生能源产量下降以及同期经济复苏下的高需求,2021年以来德国的批发电价实际上已经出现了爆炸式增长。2021年12月底,平均交易电价上涨至创纪录的325欧元/兆瓦时。
由于2021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加上亚洲对液化天然气的需求不断增加,封锁解除后工业气体需求复苏以及要求逐步淘汰煤炭并用“桥梁燃料”——天然气取而代之的绿色议程出台,欧洲发现自己在天然气方面陷入困境。波罗的海地区的能源转型有可能通过用新能源替代俄罗斯天然气来提高未来应对能源危机的韧性并抑制地缘政治依赖。
1月1日,塔里木油田天然气日产量突破1亿立方米,石油液体日产量冲上2万吨,在2020年油气产量当量突破3000万吨的基础上,2021年油气产量当量达到3182万吨,连续5年实现超百万吨增长,各项指标创历史新高,超额完成全年生产任务。
2021年我国加大油气勘探开发,预计全年原油产量1.99亿吨、连续3年回升,天然气产量约2060亿立方米、连续5年增产超百亿立方米,页岩油产量240万吨、页岩气产量230亿立方米、煤层气利用量77亿立方米,继续保持良好增长势头。
12月22日,总投资24亿元的淮河能源集团滁州天然气调峰电厂项目开工推进会在天长市石梁镇工业园举行。
21日,记者从青海油田宣传部获悉,截至2021年12月20日,青海油田26年天然气累计产量达到1001.37亿立方米。
据悉,我国首个自主开发建设的1500米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日产天然气达1000万立方米,提前达到设计产量峰值,具备了每年产气30亿立方米的能力。这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全面掌握超深水气田的生产运维完整技术体系。
记者8日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以下简称“青海油田”)获悉,伴随着强冷空气的到来,位于柴达木盆地腹地的青海油田全面提高生产运行效率,为冬季保供夯实“底”气。截至11月5日,青海油田日产天然气达到1700万立方米。
半个多世纪以来,俄罗斯与欧洲的天然气贸易跌宕起伏,但给双方都带来了巨大收益。欧洲的能源政策雄心是快速转向碳中和经济,在这种经济中天然气是不可取的,而仅仅是短期的权宜之计,这对俄罗斯与欧洲的天然气贸易构成了威胁。
显示 359 条中的 181 到 200 条结果
中欧班列东通道满洲里铁路口岸累计通行量突破30000列
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
第十五届中俄文化大集开幕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