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塔利班进行谈判对保证阿富汗的稳定至关重要,但塔利班宣布谈判的前提条件是将所有外国军队撤出阿富汗。作者担心,美军撤出阿富汗会导致塔利班迅速填补美军留下的空白。阿富汗的政局走向依然混沌不清。
由于《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概念框架的不一致及对其进程和目的的矛盾解释,动摇了核不扩散工作的基础。本文从准则的倡导者、改革者和挑战者的角度,重新审视了核准则建设的早期斗争。
通过与印度执法部门、全球通信服务提供商、现任和前任政府官员以及民间社会团体等利益相关方的访谈,本文阐述了印度和美国之间跨境执法在获取数据方面的法律和程序,概述了两国间在执法方面的信息共享合作情况及面临的挑战。
印度政府积极参与有关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谈判,并由印度国家研究院发表可持续发展目标印度指数以反映印度的发展状况。作者指出,这一报告没有统计部分关键指标,也没有体现印度国内最贫穷、最落后、最弱势的人群的生存状况。
研究显示,过去一段时间里,越来越多的印度人用上了电和清洁能源,但覆盖率仍有较大的提高空间。目前,印度通过提高工业及商业用电来向家庭及农业用电提供补贴。作者认为,这不利于发展制造业。
目前世行及其他组织每年只能提供约1160亿美元的投资,其中450亿美元用于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领域,而这些国家需要每年1-1.5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这意味着发展中国家主要依赖从私人手中募集资金。
通过对巴投资和中巴经济走廊,中国对巴基斯坦的影响力日益增强。随着美国与印度的接近,需根据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及对地区双边关系的可能影响来衡量对巴政策的有效性。在南亚战略的背景下,胁迫巴基斯坦不太可能产生预期的结果。
自中印领导人于2018年4月进行武汉会晤以来,中印两国一直在努力改善关系,并希望这一良好势头能够持续。然而,几乎没有迹象表明印度对来自中国的军事和政治压力的忧虑有所缓解。
印度洋对其沿岸国家的经济、安全以及人民的生计都至关重要。本文研究了当前印度洋海洋资源管理的治理框架与蓝色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落实蓝色经济治理的办法。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它维持与推动了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势头,为生产网络和供应链相关的贸易问题制定了区域上可接受的前沿规则,并形成了一个包括亚洲、美洲和太平洋地区在内的充满活力的巨大市场。
将技术可能造成的破坏转化为机遇的能力将是决定谁将从变化中受益及谁将从中失败的核心。各国需有新的模型和方法来管理技术带来的变化,并将破坏转化为机遇。这要求决策者挑战现有观念和政策框架。
首届红海和亚丁湾沿岸国家外长会议于12月12日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召开,沙特、埃及、苏丹、也门、吉布提、索马里和约旦官员出席了会议。与会国家一致同意建立合作机制,就政治、经济、安全、文化和环境问题进行协调和合作。
尽管不断传出中国大型项目将被取消或暂停的消息,马来西亚受中国私营部门资助的项目仍在按计划进行,如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与马来西亚怡宝工程集团(IJM)合作的关丹港升级改造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