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正经历一个关键时刻,社会运动需要更好地组织起来,以实现急需的气候正义。社会运动、民间社会组织和政府需要继续关注这一虽然明显却被集体视而不见的问题——彻底摆脱基于化石燃料的发展模式。
美国与欧盟近期达成贸易协议,取消钢铝关税,钢铝关税贸易争端得以化解,跨大西洋关系的主要刺激因素得以减少。从迄今为止拜登在贸易上的作为(或不作为)与其前任政策之间的显著连续性来看,该协议的达成是一个惊喜。作者认为,该协议不仅与钢铝有关,还包含与气候政策和世贸组织规则下的争端解决相关的有趣和创新特征。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为保护经济活动和就业而向欧盟国家和美国的公司提供的支持是前所未有的。然而,对企业的支持并没有取得一致的成功。
本文旨在结合国际经验,阐明欧洲央行修订后的通胀目标的主要特点。为此,作者将欧洲央行的新目标与其之前的目标以及美联储于2020年宣布的新目标进行了比较。作者简要分析了在统计通胀时将住房价格纳入考量的挑战和影响。最后,作者就欧洲央行新的货币政策框架是否面向未来进行了总结。
证据表明,与缓解策略(即逐步增加行动,采用有针对性的方法减少病例,以免使医疗卫生系统不堪重负)相比,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第一年,消除策略(即通过最大限度地控制病毒传播来消除社区传播)对公共卫生、经济和公民自由的效果更好。
很少有危机能像全球能源短缺一般凸显中国在大宗商品市场上的权重。中国即是大宗商品市场上的消费者,也是大宗商品的生产者,其一举一动都会对市场造成影响。现在,中国希望进一步扩大其对大宗商品的影响力。然而,中国实现雄心面临两大障碍。
本文分析了非盟-欧盟和平与安全关系的“最新进展”,并思考了其主要发展轨迹。在此框架内,它分析了过去17年来非盟-欧盟和平与安全合作的一些重要经验教训,然后考虑了欧非之间的主要结构不对称和驱动因素。
最近许多国家的通货膨胀率飙升。大多数注意力都集中在美国,那里的一些通胀指标现在已经达到5%,但即使在欧元区,一些国家也面临着高通胀——尤其是德国,通胀率目前在3-4%,明显高于欧洲央行2%的目标。现在的关键问题是这种通胀的上升是暂时的还是永久性的。
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气候融资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COP26)一个重要的谈判主题。虽然确保分配足够的资金至关重要,但确保一旦分配了资金,它们就得到有效使用和交付同样重要。
欧洲和其他发达经济体对滞胀的担忧渐涨。在最近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欧洲央行行长不得不作出不太可能出现滞胀的保证。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之后,欧元区经济将走上怎样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