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商学院院长论坛9月19日在敦煌举办,来自国内外28所高校的商学院院长一起探讨商学教育热点问题、分享教育经验。
参加首届文博会,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莫言第二次来到敦煌,上一次来是在28年前。在敦煌,莫言看到了文博会的标志。他说,这个标志第一眼看过去像是一个挥舞着彩带奔跑的女性。这种奔跑像是中国人奔跑着向西方学习,同样也像是西方人奔跑着向东方学习。
在首届文博会高峰会议分论坛的发言中,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用风趣幽默的方式讲述了自己对丝绸之路的情结,以及对文化冲突的看法。
法国国立科学研究中心玛丽安·巴斯蒂·布吕吉埃说:“在超过千年的历史中,敦煌曾是远至欧洲近达东亚的重要交通枢纽,无论在宗教还是经济方面都扮演过重要的角色。在敦煌,贸易与朝圣活动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馆长、香港敦煌之友创会会长李焯芬说,过去数十年间,由于敦煌研究院专家学者们的辛勤劳动和不懈努力,敦煌壁画丰富多彩、跨越千年、包罗万象的内容已系统整理并陆续出版,对敦煌壁画的巨大艺术价值及历史研究价值,至今已有广泛共识。这些价值和共识,不独是全国性的,也是世界性的。
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甘肃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以“坚持‘开放包容’,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文化多元共存”为主题的第二分论坛,今天下午在敦煌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来自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领域的近百位人士参加了论坛。
今天上午,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隆重开幕。兰州市广大党员干部及市民通过电视、网络等关注大会开幕盛况,反响强烈。
九月的敦煌,激情飞扬,美丽绽放。9月20日,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在敦煌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为了迎接各国代表团和嘉宾的到来,敦煌用最美的姿态向世界敞开热情胸怀。
今天下午,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高峰会议第三分论坛在敦煌国际会展中心召开。来自世界多国旅游、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论“坚持互学互鉴,推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文化融合发展”。
首届敦煌文博会高峰会议分论坛—部长圆桌会议在敦煌国际会展中心多功能厅举行。与会嘉宾围绕“坚持和平合作、完善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文化合作新机制”主题,进行主题发言和热烈讨论。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长期专注于文化政策、区域文化经济和公共文化服务研究,他认为,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召开对甘肃来说意义重大。
谈到敦煌文化的当代价值,樊锦诗表示,希望世界各国借鉴古代丝绸之路千余年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历史经验,共同携手,积极开展文化交流,促进丝绸之路新经济带建设,促进世界各国文化、经济的繁荣发展。
这种美丽,在于它不是一朝一夕产生的,而是代代先辈继承、发扬、创新汇集而成,是各种文化与文明在交流中发展的,是兼容并包、兼收并蓄的自然结果。这正是其流传千年、闪耀世界的魅力所在。
依靠人文交流增强“软实力”,打造丝路合作发展“朋友圈”。今天下午,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举行分论坛和专项论坛,来自法国、泰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名嘉宾汇聚一堂,围绕“推动文化交流,共谋合作发展”主题,展开了热烈探讨。
前来参加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张伟认为,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
“一带一路”沿线的基础建设、经贸条件、文化资源、生产要素、创新商机等等,都对各地台商企业形成新的吸引力,但唯有采取更开放、更包容与更便捷的发展策略,台商企业才有机会深入地参与“一带一路”的相关建设行列,并融入区域经济整合的发展趋势。
当日,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文化年展开展,来自60多个国家的 8000余件文化珍品正式对外展出。据了解,本次文化年展共设33个专题展,展品内容涵盖历史文物、创意设计、非遗保护、艺术收藏、瓷器烧制等领域,总陈 展面积3.6万平方米,将持续至10月10日。
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将于9月20日开幕。今天下午,文博会论坛工作主持人预备会议在敦煌召开。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梁言顺出席会议并讲话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的核心枢纽、世界四大文明交汇之地。敦者,大也;煌者,盛也。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势必再一次将世界的目光聚焦在敦煌。”在中国银行甘肃省分行行长臧新军看来,参与敦煌文博会,服务敦煌文博会,是机遇也是挑战。
丝绸之路东段,即从长安到敦煌,在选择不同的行走路线、利用不同的交通工具、面对不同的社会环境、肩负不同的出使使命的情况下,究竟需要多长时间?
显示 25917 条中的 25501 到 25520 条结果
上海举行第八届进博会“进博专线”发车仪式
第47届东盟峰会及系列会议在马来西亚开幕
“洋中医”中国求学记
2025赤水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