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号”首列东盟回程班列12月13日顺利抵达山东临沂,标志着“齐鲁号”正式实现东盟班列双向对开。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际海运、空运物流受阻,而中欧班列运量逆势增长,为保障国际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提供了支撑。截至目前,今年新疆霍尔果斯口岸进出境中欧班列已突破6000列。
东南亚两大电商平台Lazada与Shopee先后公布了2021年“12·12”大型促销活动的销售情况。数据显示,中国跨境商品继续在东南亚网购市场上热销,多个品牌取得佳绩。
12月13日,由山东高速集团统筹运营的“齐鲁号”欧亚班列首列东盟回程班列顺利抵达山东临沂。班列满载41个集装箱,自越南河内发出,经广西凭祥口岸入境,历时8天抵达临沂。该趟班列的顺利抵达,标志着山东“齐鲁号”欧亚班列正式实现东盟线路班列双向对开。
据浙江省港航管理中心最新公开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1月,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1.25亿吨,同比增长3.8%,连续第3年实现年货物吞吐量超11亿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899万标准箱,同比增长9.5%。
1—11月,四川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8538.6亿元,规模位列全国第8,较上年(下同)增长16.2%,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38.7%。
20年来,中国切实履行入世承诺,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高度融合,中国的发展红利惠及全球。虽然美国政府持续无端指责中国违反世贸规则让美国“吃亏”,并频频将中美贸易纠纷诉诸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但事实证明,中国入世使美国经济显著受益。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20年来,全面履行入世承诺,不断扩大开放。近日,中国多地海关公布入世20年来进出口贸易额增长情况。
2021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产业博览会日前落下帷幕,总签约额107.18亿元。
开行七载的中欧班列(长沙)正加速驶入发展快车道:从2019年开出411列,开行量名列中国第五;到2020年的530列,超过2014至2018年开行量总和;再到今年8月开行141列创单月历史最高值,前11月已发运951列,开行量屡创新高。
随着火车的一声长鸣笛,满载着100个集装箱货物的“港铁号”中亚国际班列从广州集装箱码头驶出,发运至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这是广州港发出的首趟中亚班列,为广东等泛珠三角地区货物“走出去”提供了国际物流大通道。
“中国西宁——越南同登”中越公铁联运国际货运专列满载20节标准集装箱9日从青海省西宁市发出。据悉,这是继青海省开通中欧班列、中亚班列后,首次开行的中越公铁联运国际货运专列。
《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白皮书(2021)》(中英文版)显示,2020年,北京市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37亿美元,同比增长6.9%。受“宅经济”等因素影响,文化娱乐服务需求增长,2020年北京市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出口增速较快,同比增长24.7%。
入世20年来,我国苹果产业“内外兼修”,逐步实现高标准生产、管理。如今,中国苹果不仅能远销海外,还可进入太空,并长期保持新鲜。
世界贸易组织前副总干事易小准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年来,经济发展超出绝大多数人预期。中国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入世是互利双赢的经典案例”。
一列满载轮胎、生活用品等货物的班列9日从上合示范区青岛多式联运中心驶出,标志着首班“齐鲁号”中老国际班列(上合示范区-老挝万象)正式开行,这也是中老铁路贯通后山东省发出的首班中老国际班列。
记者10日从长沙海关获悉,截至12月7日,今年长沙海关共监管湖南中欧班列1010列,其中中欧班列(长沙)969列。主要出口国为白俄罗斯、俄罗斯、乌克兰、波兰和哈萨克斯坦等。
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拉共体)墨西哥国家协调人埃弗拉因·瓜达拉马日前在首都墨西哥城接受新华社记者视频采访时表示,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三届部长会议取得重要成果,这次会议将掀开拉中关系新篇章。
第二十四届京港洽谈会上北京市商务局与香港贸易发展局签署2022年度京港合作备忘录。2022年京港两地将聚焦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两区”建设、“一带一路”等重点内容,进一步加强经贸合作。
显示 21665 条中的 6821 到 6840 条结果
中亚首条轻轨线路首批司机培训在津完成
中欧班列(成渝)今年前7月运输进出口货物超28万标箱
我国外贸月度出口、进口连续3个月双增长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