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重新开放,跨国企业的高管们正陆续重返中国。
美媒认为印度意欲复制“深圳模式”绝非易事,iPhone开启“印度制造”时代为时尚早。
先是快时尚巨头希音,现在其他中国品牌也正扬帆海外,在追求同样的成功。
应充分享用智中自贸协定的政策优惠,将中国的高科技设备和机械出口智利,将智利及周边国家的安全食品运往中国市场。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迎来一周年。通过降低关税和采取贸易便利措施,该协定推动各成员国的贸易。成员国之间的物流、人流、资金流变得更加频繁、更加便捷。
中国开始探索和构建长期养老保障体系,一方面注重税收或财政支付模式,另一方面注重保险。
中国引领全球经济复苏,它将在基础设施之外提供更加广泛的发展机遇,涉及绿色经济、人工智能应用以及6G等领域。
中国科幻电影的崛起是电影产业发展的结果,是中国航天事业成功的结果,也是刘慈欣等作家创作伟大故事的结果,《流浪地球》系列为这类电影树立了新的标杆。
鉴于中国放宽防疫措施后负面影响小于预期,加之商业活动加快复苏,分析师正纷纷上调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
在中国政府取消新冠肺炎疫情动态清零政策后,中国经济活动在1月份摆脱了长达数月的低迷状态,这对今年面临一连串挑战的全球经济来说是一个积极信号。
展望2023年,中国经济将出现强劲复苏,去年来之不易的好于预期的增长显示了其极具韧性。近几周,中国市场和政策释放出强烈的积极信号,中国作为全球经济稳定器和火车头的双重作用进一步凸显。
澳新银行预计,中国重新开放将使澳大利亚的国内生产总值在未来两年内提高0.4个百分点。
分析人士和官员们说,在欧洲建立一个具有生命力的太阳能板产业并非易事。欧洲工厂将必须与中国制造商展开竞争。
消费将在今年中国经济增长中占据最大份额。花旗认为,如果算上政府支出,占比差不多为80%。这将是20多年来最高份额。
中国对乌干达乃至整个非洲的贡献有目共睹,几乎所有公民都从中受益,要么是本人受益,要么是其亲属从中获益。而中国的贡献往往是通过履行社会责任来实现的。比如位于乌干达首都坎帕拉的中乌友好医院,就是两国医疗合作的“代言人”。
借助疫情后需求的强劲反弹,中国送餐机器人制造商上海擎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在大力开拓海外市场。2022年,该公司在欧美等地开设3家分支机构,预计到2025年底,海外出货比例将从目前的三成左右扩大至五成。其他同行业企业也在价格和“待客服务”质量方面与擎朗展开竞争。
欧洲议会贸易委员会主席贝恩德·拉格想在内罗毕谈谈欧洲项目,但肯尼亚的政府代表只提了一下内罗毕的快速路项目——中国公司几年就建设完成了。拉格说:“这要是在欧洲,仅批准项目就需要十年。”
中国是绿色能源装备制造的绝对领导者,占有75%的全球市场份额。
分析师表示,到2025年,北京推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预计将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创造超过8000亿元的市场价值。
国际评级机构惠誉8日表示,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将增长5%,高于此前4.1%的预期。上调是基于“有证据表明,消费和经济活动的复苏速度快于最初预期”。
显示 8231 条中的 2861 到 2880 条结果
安徽歙县:土楼晒秋
首批俄罗斯免签旅客入境
重庆中亚班列去程今年前8月发送货值近6亿元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