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央行数字货币全球发展势头增强,关注该领域最重要的两个参与者——中国人民银行和欧洲央行正在做什么将很重要。数字人民币和数字欧元有相似之处,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差异。除了央行数字货币,像Diem这样私人开发的数字货币也在发挥作用。
澳大利亚有着数量众多的澳籍华人,华人社区也是与中国相关的专业知识的宝贵来源,但澳籍华人在该国公共服务中发挥的作用却不大。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包括工作数量有限、安全许可、安全风险考虑、技能不匹配等问题。“中国能力”的匮乏意味着澳大利亚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没有利用重要人才、技能和建议来制定它的对华政策。
中国疫苗在塞尔维亚的疫苗接种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早在疫情之初,塞尔维亚即向中国求助。该国总统武契奇本人接种的就是中国疫苗。这些行为可能象征着贝尔格莱德的地缘政治取向。尽管塞尔维亚严重依赖西方,并被北约和欧盟成员国包围,但它似乎试图在欧盟、美国、中国和俄罗斯的利益之间取得平衡。
2020年在许多方面都是异乎寻常的一年,包括国际航运。在上半年陷入僵局后,中国在2020年下半年主导了全球交易。因此,在此期间,几个欧洲国家的封锁措施令外国对中国商品(包括电子设备和家用电器)的需求增加。这种趋势使得中国超越美国,成为欧盟主要贸易伙伴。
自2017年以来,中国企业一直主导着非洲关键基础设施的融资和开发。这样的主导地位加剧了外界对中国建筑企业的雇佣模式和动态的审视。相关研究显示,参与非洲基础设施工程的中国公司雇用的非洲工人确实要多于中国工人。
中国颇有可能在21世纪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太空强国。中国当前并不只是着眼于复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登顶之路,而且在密切关注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等具有创新精神的美国公司在当下有何作为。为了在太空领域取得领先,共产主义正在向资本主义取经。
透过美中竞争的棱镜看待一切的危险在于,它把世界各个地区简化为竞技场,把各个地区的国家简化为奖品,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拥有自身利益和需求的行为者来对待。
在俄罗斯政府还在制定新的贫困标准时,中国已隆重发布了全面战胜贫困的白皮书,记载着各种脱贫方法。中国表示,他们很乐意与其他国家分享扶贫脱贫的经验做法。专家认为,中国的一些方法也有可能在俄罗斯快速奏效。
中东欧国家政府承受着巨大的公众压力,要求他们尽快、高效地结束这场旷日持久的大流行病。这些国家政府在寻找结束这场国家危机的“灵丹妙药”时,可能为中国增强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打开新的机会窗口。此外,有分析显示,一旦一个国家考虑使用俄罗斯疫苗,它也会降低使用中国疫苗的门槛。
到2021年2月,中国网民规模逼近10亿。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在增加。由于意识到网络漏洞不断增多,中国政府为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支持。比特币这样的加密货币背后的技术广为人知,中国希望这种新兴技术能够增强其数字基础架构的韧性,并充分利用其数字经济的效率潜力。
南海渔业正日趋安全化。尽管如此,一些专家指出,渔业不应成为争论的焦点,反而应是弥合沿海国家间分歧的一个“难得的机遇”。如果南海各国能就渔业问题达成一致,它们也能消除分歧,并逐渐形成共识。本文评估了印尼决策者和利益相关方推进印尼与中国在南海进行渔业合作的可能。
由于美国和中国经济强劲增长,德国经济研究所将其对2021年和2022年的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上调了0.4个百分点,预计分别增长6.7%和4.8%。全球生产活动应该能够在2022年底前实现长期增长。
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已经慢慢把世界经济分成两个经济和贸易活动生态系统。双方都制定了在新世界格局中争夺安全和影响力的战略。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采取让经济活动与中国脱钩并让其回流到本国的组合方式。中国则在其2021-25年“五年规划”及以后的规划中明确提出“双循环”政策,用于指导经济发展。
中国是缅甸最大的贸易伙伴,在这个东南亚国家的国际贸易中占据三分之一的份额。中国还是仅次于新加坡的对缅甸第二大投资国。据商界人士说,缅甸对华出口已经受到了新冠疫情的打击,政变可能会对贸易和投资产生进一步影响。
中国、欧盟和美国贡献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约40%,消耗了世界近一半的能源。因此,这三方做出的气候决定对世界气候和能源安全具有重大影响。近年来,有关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已失去动力,但2021年可能标志着全球气候危机应对方法将发生转变,各国或更加同心协力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采取的消除贫困的方法给印度提供了重要经验,包括最高层的强烈政治意愿、投入必要的财力和人力、采取“精准扶贫”战略、异地搬迁、引导社会资源参与脱贫行动,以及实施“乡村振兴”防止弱势群体返贫等。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只是量子领域的新来者,其尚处于量子密钥分发研究的起步阶段。值得注意的是,量子密钥分发技术已进行过超出印度演示范围的测试和开发。例如,欧洲航天局(ESA)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就是这方面的佼佼者。
本文以在7个国家(包括中国)进行的实地研究、圆桌会议和面对面访谈为基础,提供了有关印太地区的各种观点和见解,尤其是有关政策战略和目标的观点。该研究揭示了这些国家在如何看待中国以及与中国接触方面存在共同的内部分歧。
北极冰盖融化,改变的不仅仅是该地区的地理位置。海冰和积雪减少,为新航运通道和获取更多自然资源提供了条件,加剧该地区地缘政治竞争。这场竞赛的一个决定性特征是俄罗斯和中国在北极兴趣和活动日益增长。两国不仅增加在该地区存在,而且两国之间也在加强协调。
不管最终规模如何,“一带一路”倡议依然是中国外交和经济政策的基石,而东南亚是其重点关注的地区之一。在东南亚,能源和运输基础设施投资是“一带一路”的优先事项。自疫情暴发后,东盟市场对“一带一路”越发重要。面对这种情况,东南亚决策者应发挥“看门人”的作用,加强对涉“一带一路”投资的审核。
显示 3116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澳洲海产企业着眼进博会
扮靓场馆迎进博
上海:灯光璀璨迎进博
中国减贫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