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北京一直在建造新的长城——“绿色长城”。在一个真正不乏大胆项目的国家,这是最大、最雄心勃勃的大型项目。“绿色长城”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造林计划。“三北防护林”——“绿色长城”的另一个名字——由三条新种植的森林带组成。它们的面积加起来就像德国的面积一样大。
美元继续在全球市场上占据掌控性地位,但它可能比表面看上去的要脆弱,因为它还要看人民币美元汇率制度变化的情况。这有可能会导致国际货币体系开始颠覆。
“一带一路”倡议是由中国政府主导的大规模全球投资项目,给美国经济和安全利益带来重大挑战。为有效应对“一带一路”倡议,美国必须首先提高相对于中国的竞争力。
在气候变化加剧的背景下,巴基斯坦需要通过摆脱化石燃料为全球气候议程做贡献。不难看出,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共同愿望。本文探讨了与未来煤炭投资相关的风险,以及中国在帮助巴基斯坦实现其根据《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的能源部门目标方面将发挥的重要作用。
今天,中国对美国的技术和安全构成现代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曾带来过的挑战。随着中国政府制定像“中国制造2025”这样的长期战略目标,美国需要回归二战后的价值观,即把在科学技术方面的领导地位与国家安全和繁荣等同起来。美国的近期目标应该是让半导体制造业回归美国,并给予适当激励,鼓励企业创新。
乔·拜登当上美国总统将是实现讨论已久的一种全球变暖应对手段——组建一个气候俱乐部——的机会。美国、欧盟和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世界的一半。它们必须走到一起减少国内排放,并对进口商品征收碳税。这将会激励所有国家削减本国的排放。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被描述为历史上最大的基础设施项目,影响全球约60%人口,在促进互联互通、经济增长和“双赢伙伴关系”的同时,该项目面临关于其更广泛影响的不利评估,特别是在环境领域。
近年来,印度和日本之间的双边伙伴关系有所深化。由于两国对“印度洋-太平洋”有着共同看法,它们在第三国的合作也在增多。鉴于印日两国都是活跃在印太地区的重要中等国家,它们在促进基础设施联系方面的伙伴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上,中国与东盟间关系经历过低谷期,也经历过高速发展的高潮期。中国曾将东盟视为旨在“包围”它的工具,与该机构保持着距离。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并在随后的几十年持续追求它的全球抱负,中国意识到,它必须首先在邻近地区获取优势地位。
人民币的数字化令人期待,无论是就政治影响而言,还是从这可能给中国带来新的经济效应方面看。但对于提升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地位,它能提供的帮助相对较少。
人们又在谈论数字货币了,这次是关于数字人民币构成的潜在竞争威胁。然而,其实根本不存在什么威胁——若中国创造出一种数字货币,那会跟中国已经在使用的支付方式没什么区别。而且,如果人民币部分取代美元成为全球储备货币,那是好事,而不是坏事。
在新冠疫情引发印度国内危机之际,要想让印度在疫苗生产领域替代中国,印度总理莫迪还须从长计议。残酷的事实是,新德里并未准备好与北京竞争。因此,对南亚和东南亚的许多国家来说,事实最终证明,无论它们喜欢与否,中国仍是唯一真正靠谱的疫苗提供者。
3月27日,中国和伊朗签署了一项广泛的协议。尽管中伊双方未透露过多细节,但分析人士认为,该协议与《纽约时报》2020年曝光的中伊战略协议草案相吻合。仅关注这份协议是不够的,因为中国把目光投向了整个中东。
数字人民币正在成为一项在国外具有影响力的关键技术。美国现在要考虑的主要问题包括: “数字货币电子支付”计划发展速度有多快;中国能否利用“数字货币电子支付”体系对欠它债务的国家施加影响;随着中国对国际监管机构的影响力增大,对西方国家的真正影响是什么;美国该如何适应即将到来的潮流。
从长远来看,中国的行为会对制裁产生腐蚀作用——大型目标通过寻求减少对美国金融和技术的依赖而做出的反应越多,美国的全球经济杠杆作用就越弱,而制裁的影响力就越弱。
2021年3月,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十四五规划”,并宣布继续着力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深化司法改革包含各种措施,但也许最值得注意的是,推动进一步实现“智慧法院”。
欧盟在自身声誉受损且行动受限之际大肆抨击中国。欧盟对中国实施出于政治动机的制裁有什么意义和作用?很多分析认为,人们常常误判制裁的效果。我们不能认为制裁将带来改善欧中关系,从而创造对中国施加影响力的机会。
从人权问题到海洋秩序,美中在各领域的紧张局势都有所加剧。世界应如何面对被称为“新冷战”的美中对立局面?历史上,美苏冷战最终因东方势力的自行瓦解而避免了军事冲突。从这段历史中我们应吸取哪些教训?
中国的数字丝绸之路(DSR)是北京宏大的全球互联互通愿景“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于2015年启动。对中国来说,DSR是一个解决方案,带来一个不那么以美国为中心、更加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和全球数字秩序。
中美将携手应对全球变暖。北京官方承担了切实降低温室效应的义务。这对俄罗斯而言是好事,因为中方承诺扩大天然气进口,包括液化天然气——这几乎算得上是最“绿色”的燃料。
显示 8236 条中的 4721 到 4740 条结果
安徽歙县:土楼晒秋
首批俄罗斯免签旅客入境
重庆中亚班列去程今年前8月发送货值近6亿元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