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度过了辉煌的一年。随着特朗普竞选失败,美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两极分化。到拜登政府制定地缘政治战略时,从亚洲到欧洲的每个国家都会发现,中国将不可避免地迅速成为全球头号经济体。
中国民营高科技公司正在逐渐改变中国在俄罗斯的形象——中国不再是拥有数百万廉价劳动力大军、只会制造玩具和运动鞋的大国,而是愈发蜕变为强大的科技工业大国,站在为未来经济制高点而奋斗的最前沿。
除非发生意料之外的政治崩溃或经济危机,中国会在今后5年里继续缩小与美国的经济和技术差距。拜登担任总统有可能对美国经济产生积极影响,不那么好斗的贸易政策会有利于市场情绪和投资,但这些改变不了大局。
拜登和他的顾问明确批评特朗普在经济和安全政策方面的“美国优先”方针,并强调加强多边努力,以实现这些领域的共同目标。拜登已明确表示,这些目标之一是促使欧洲加入美国行列,站在应对中国的共同战线上。然而,欧洲各国政府并没有兴趣加入美国领导的与中国打交道的共同战线。
中欧在2020年底完成投资协定谈判,不仅让双方领导人的承诺如期达成,让中欧关系有了更稳固的基础,也给新冠疫情重压下的世界经济带来更多希望。当然不是所有人都会对此感到满意:美国就有人不高兴了,欧洲有人要憋着劲捣乱,国内也有“让步太多”的个别杂音。那么中欧投资协定这笔账究竟应该怎么算?
新冠疫情让人产生高度的不稳定感。但是,国际安全领域的主要趋势并未发生根本变化。对疫情在解决政治矛盾中起到弥合作用的希望基本落空。中美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就是这种趋势之一。
在莫斯科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SCO)会议期间,中俄外长呼吁加强双边媒体合作。此后不久,两国媒体代表发誓要“以全面、公正和客观的方式报道重大国际事件,并坚决反对和抵制旨在污蔑其他国家的虚假信息”。这种媒体对接活动目的是合力并“很好地讲述彼此的故事”——共同促进彼此的观点、价值观和兴趣。
中国正在推进现代化,预计将在2035年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本文提出了一个指标体系来评估中国现代化成果,并将中国的现代化进展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和20国集团(G20)的相关成果进行了比较。本文发现,在与市场运作和效率相关的指标上,中国得分最高。在与包容性相关的指标上,中国得分较低。
2021年中非关系将以卫生外交和经济复苏为特点。未来几个月,非洲各国政府将敦促中国国有制药企业为非洲提供价格合理的疫苗。疫情影响下经济复苏也将成为未来一年中非对话的重要议题。本文列出了2021年值得关注的主要非洲国家和问题。
文章从地缘政治角度分析了荷兰政府是否有理由对直接投资,尤其是来自中国的直接投资进行严格评估。从地缘政治角度看,荷兰政府筛选投资有2个理由:荷兰需要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对华地缘政治立场的变化保持同步;地缘政治背景下,荷兰和欧盟可能会丧失大部分自主行动能力。
跨大西洋伙伴关系致力于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一道在双边和多边背景下恢复和加深合作。它们需要继续将多边主义扩展到新领域,在某些情况下还应采用新方法。本报告旨在以跨大西洋关系为背景,重新定位欧盟与澳大利亚、印度和日本在贸易、高科技和数字领域的关系。
去全球化不是一个新概念,而是一个大趋势。以贸易和投资减速衡量的去全球化迹象,以及全球价值链缩短,在2008年就开始出现。但目前这种趋势似乎加速了,因为在中美战略的竞争背景下,美国试图遏制中国。
如今,中国是全球能源金融巨头,其海外能源投资仍主要集中在化石燃料领域。面对中国能源融资在全球的迅速扩张,美国应通过为全球清洁能源发展提供利率合理的融资,与中国展开竞争。
如果美国股市驱逐中国公司,美国投资者将蒙受巨大损失。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总市值约2.2万亿美元,其中28%的市值由美国投资者持有。然而,由于拜登不太可能对中国放松政策,大多数投资者或将看到更多相关趋势。
过去20年间,中国将经济增长与对科研的巨大投入相结合,创造了世界上最具创新精神的环境。中国令人印象深刻的技术能力是其对世界最有力、也最具吸引力的贡献。
今天的“国会大厦事件”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形成的对比为中国催生出一个彰显政治力量、制度自信并在内部加强坚持探索自主道路的机会,这种自主性不仅仅是经济或社会发展方面的,还将是政治方面的。拒绝西方模式不再只是一个意识形态问题,而是一个纯粹的经验和常识性问题,中国社会在文化上对此有着更好的理解。
2020年,全球遭遇百年未遇的疫情大流行,各方面都受到了严重冲击。“一带一路”建设也不例外,但“一带一路”建设并没有因此而停滞,而是从实际出发,积极主动作为,表现出了很强的韧性与活力,为全球抗疫和稳定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美国第46届大选上,拜登成功胜出。这表明,美国将有新的经济和贸易政策。美国当选总统拜登预计将摒弃特朗普的“美国第一”方针,消除保护主义和反气候变化政策,并恢复美国在“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上的主导地位。然而,有观点认为,拜登似乎很难让他的政策与特朗普有所不同,其政策可行性也尚待观察。
当前,中国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构建发展新格局做出全面规划。其中有关区域经济合作,会议要求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美国新政府即将上台,中美关系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当下,中美面临严重信任赤字,既往100多个对话交流机制已悉数暂停。重构中美关系,可搭建更多对话桥梁,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中增进双多边合作,并利用社会各界力量推动双方交流。
显示 8236 条中的 5061 到 5080 条结果
安徽歙县:土楼晒秋
首批俄罗斯免签旅客入境
重庆中亚班列去程今年前8月发送货值近6亿元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