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一带一路”的灵活性,所有利益相关方都有机会倡导制定最佳实践,并采用“一带一路”项目下的社会、劳动和环境方面的高标准办法。这种方法将有助于减轻与“一带一路”项目相关的各种挑战和风险,并促进东道国可持续和公平的发展。
封锁华为可谓一种“核选项”,这种激进的办法会给所有人带来巨大的成本,包括美国。这种终极手段将带来的经济问题显而易见:供应链将遭到破坏,至少18万个就业岗位将消失,且客户的选择将减少。
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五个大陆东南亚国家组成了湄公河次区域。尽管湄公河次区域具有巨大潜力,但东盟对该次区域一直关注较少。作者认为,海上东南亚国家和东盟应该更多地关注湄公河次区域。
印尼总统佐科·维多多2018年10月在巴厘岛举行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会议上发表讲话时警告称:“冬天即将来临。”他是在警告全球经济前景。许多评论家似乎认同这种观点,主要原因有三:美国货币政策收紧,特朗普发动贸易战以及中国经济放缓。
画好“一带一路”的“工笔画”,一方面在“术”的层面,政策和项目设计可以进一步发挥多元参与机制分散风险、化解风险;另一方面,是“心”的层面,信心比黄金还要重要。
中国在推广电动车和清洁能源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其成功令人印象深刻。与其担心中国从美国获取知识和技术,不如想想美国能从中国获取到什么,尤其在绿色技术领域。
未来几个月,中欧关系可能停滞不前。然而,中美就贸易战“停火”进行的谈判可能会失败,这可能会促进中美在欧洲的竞争关系。
本文比较分析了中国、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的科学、技术和创新政策(STI),以让读者了解这些东亚国家的科学、技术和创新政策的演化。
悉尼大学教授Yuan Jingdong指出,中巴两国间的全天候关系可能会继续,军队之间的防务关系将保持强劲,经济联系也将进一步加强。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印巴三国间的微妙平衡将继续存在。
近年来,中国对资源丰富的南极的兴趣不断增加。有人警告称,从长远来看,中国可能会推翻南极条约体系(ATS)。本文从历史、活动和治理三个方面研究了中国在南极的崛起。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获得租用以色列海法港码头25年的合同。此事件在以色列国内引起了激烈辩论,也引起了美国的关注。表面上,争论主要集中在中国企业接管海法港对以色列以及以色列与美国关系的影响,但人们实质上更担心的是中美间的冷战型竞争。
过去四十年,美国对中国的战略是军事威慑和经济刺激相结合的。然而,促使中国进行短期合作的有力措施涉及一种明显的权衡——阻止美国决策者识别中国的长期意图,这阻碍了美国对中国制定连贯的长期外交政策战略。
据报道,在1月早些时候的谈判中,中国谈判代表提出在未来几年购买1万亿美元美国商品,以消除中国对美国的双边贸易顺差。但这种交易的最大问题却无人谈论:即它很可能违规。
2018年12月中国政府发表了第三份对欧盟政策文件,这是中国政府继2003年和2014年之后,再次发表对欧盟政策文件。新文件包含了可观的合作机制和对话清单,包括太空和海洋等新领域。该文件在一些问题上措辞更加强硬。
印度国防研究与分析研究所专家Jagannath P. Panda发表题为《欧盟-印度合作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文章称,互联互通倡议是提升国际关系和外交影响力的最新地缘政治工具。在全球互联互通冲突不断出现的背景下,志同道合的国家和组织有责任推动体现互联互通项目透明度和普适性,并惠及广大公民的倡议。欧盟和印度是这方面的两个重要角色。
罗伊研究所近期发表新加坡国立大学南亚研究所研究分析师RoshniKapur题为《对中国持批评态度的国家为何愿同其达成协议》的文章。文章称,中国在南亚与非洲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引起了西方和印度战略界的担忧;中国项目面临着地区国家对其透明度、政治动机与可持续性的质疑,给项目推进带来一定困难。在南亚和非洲,一些国家的政党凭借攻击中国项目上台,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政党在上台后最终还是同北京达成了新协议。
印度国防研究与分析研究所副研究员Anand Kumar在题为《大国竞争登陆非洲》的文章中称,美国已关注到其全球地位正日益受到中国与俄罗斯的挑战,大国间竞争或将席卷非洲。在过去十年中,美国与欧洲逐步从非洲事务中抽身,而中国却在扩大其在非洲的经济利益,成为了非洲大陆最大的贸易伙伴;与此同时,俄罗斯的影响力也由中非共和国扩展到了厄立特里亚。为应对这种地缘战略竞争,美国抛出了“新非洲战略”。
2017年12月,斯里兰卡与中方达成协议,正式将汉班托塔港的运营控制权移交给中国招商局集团。中方企业获得了汉班托塔港99年的特许经营权,斯里兰卡则获得了约1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虽然此举引发印度等国以及对斯里兰卡陷入所谓“债务陷阱”的担忧,但它解决了斯里兰卡燃眉之急:帮助该国缓解外汇储备和国际收支问题;为停滞不前的汉班托塔港口建设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伊斯兰堡政策研究所专家Amna Ejaz Rafi发表题为《关于中巴经济走廊的辩论》的文章称,中巴经济走廊是旨在促进贸易和区域互联互通的经济倡议。中巴经济走廊为发展提供了机遇,各国将通过这条走廊连接起来,满足能源需求。然而,中巴经济走廊也面临着生存的挑战,包括恐怖主义威胁,阿富汗局势和区域和平问题。
中国现在不是在购买美国国债,而是在与寻求在全球筹资的美国财政部竞争。如果中国自己不首先发出希望人民币贬值以抵消当前一轮经济疲软的信号,国际收支将迫使人民币贬值。
显示 8236 条中的 6861 到 6880 条结果
安徽歙县:土楼晒秋
首批俄罗斯免签旅客入境
重庆中亚班列去程今年前8月发送货值近6亿元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