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及世贸组织主张限制或取消对国有企业的优惠待遇政策。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TP)同样限制对国有企业的援助。由于国有企业在许多亚太经济体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过度限制国有企业会使得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本文从技术、标准、魅力竞争三方面分析了中美两国的网络空间竞争新趋势。随着科技实力的迅速增强,中国正崛起成为数字领域的全球领导者,网络空间成为了中美权力竞争的一个新兴领域。
尽管有着许多相互善意的断言和对上合组织发展的支持,但中俄两国对该组织政策轨迹的看法存在显著差异,这一因素可能会影响上合组织未来几年作为一种安全机制发展的方式。
直到2013年左右,中国的军事战略才发生转变,其接受了更加全球化的国家安全观,计划成为一个全球安全行动者。这一战略变化清晰地反映在2015年国防白皮书中,该白皮书概述了解放军的一系列新战略任务。
2019年则可能会出现全球科技体系分割成不同阵营的局面。中美科技关系正在发生激烈变革。过去20年中,紧密相连的技术体系使中国和美国受益,但现在太平洋两岸普遍担心,经济和安全风险大于收益。
东盟对中国很重要,这是事实。中国与东盟已就升级贸易和投资关系达成一系列安排。在政治外交领域,对中国来说,正是东盟的不干涉原则使中国在处理东南亚政治关系时感到舒适。
作者认为,应谨慎对待中美关系的未来,既不过于悲观也不盲目乐观。如果特朗普政府采用广泛而生硬的方法,它们将对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适得其反的影响,并加剧对美国利益的误解。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的极地丝绸之路项目(该项目正式将北冰洋纳入北京的“一带一路”倡议),并探讨了中国在该地区更广泛的地缘政治抱负。
美国正在制度性回应中国带来的挑战。随着亚洲再保证倡议法的通过,美国预计将加强与包括印度在内的盟国和伙伴的关系。问题在于,新德里能否抓住这一机会,在平衡博弈中占据主动。
放眼2019年,何时以何种方式达成再平衡尚不可知。面对多重不确定性,企业将纷纷减少长期投资。与此同时,市场增长和多种资产的估值将经历剧烈震荡。展望2019年,企业须敏锐捕捉经济信号,更重要的是针对可能结果做好预案,并大胆采取行动。
在布宜诺斯艾利斯G20峰会间隙,中美两国就贸易战达成了休战共识,但这没有真正改变美国遏制中国的最终目标。原因很简单:中美已成为战略竞争对手,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将继续如此,几乎没有长期解决争端的余地。
尽管美国独自挑起了对华贸易战,但其盟国却正逐渐形成反中国产业政策与网络不当活动的统一阵线。这一发展不仅对印度有害,也将冲击全球经济。像印度这样的非主要参与国将不得不在中美阵营或中美领导的全球价值链间做出选择。
互联互通倡议是提升国际关系和外交影响力的最新地缘政治工具。本文分析了欧盟和印度在互联互通领域的合作范围,认为欧盟和印度是当今世界秩序的两个重要战略极点,有着共同的利益。
本文展示了战略环境评估如何帮助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制定可持续的国家电力发展规划。本文概述了战略环境评估的关键特征,讨论了能源技术和市场的全球趋势,并确定了大湄公河次区域六个国家将战略环境评估进一步纳入电力部门规划主流的优先步骤。
2015年以来,中国一直在太阳能光伏(PV)装机容量和太阳能发电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在此背景下,本文评估了中国发展太阳能的兴趣及其在国际太阳能产业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领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NDB)曾被广泛认为是对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现存多边开发银行的威胁。本文认为,这种担忧没有根据。
中菲两国关系经历风雨后,又见彩虹。杜特尔特相信,中国可为他的“大建特建” 基础设施计划提供巨大支持。他所奉行的政策标志着菲律宾过去与美国的亲密同盟关系发生转变。
新兴的贸易和投资“全球网络”再次改变当前国际体系中的相对权力平衡。这些经济轨迹反映并进一步产生了贸易流、安全架构和政治影响的地域变化。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这样一个当代蓝图,导致当前权力分配的重新定位,使北京成为一个占主导地位的中心。
由于中国崛起,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政治格局正在快速变动。对于日本与印度而言,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对于包括印度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中国的主导的经济一体化比发达国家设计的区域贸易协定更好,但在地缘政治上全面倒向中国对印度而言是不利的。
以及推进“一带一路”,中国或将继续向非洲提供贷款,推进在非基础设施建设。为确保其战略议程,中国还在努力改善非洲的安全形势。中国的非洲“故事”是一场宏大的经济博弈,将为“一带一路”这一中国的印太地区总体规划打下坚实基础。
显示 8236 条中的 6921 到 6940 条结果
安徽歙县:土楼晒秋
首批俄罗斯免签旅客入境
重庆中亚班列去程今年前8月发送货值近6亿元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