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的产业政策显然侧重于部门创新。“一带一路”倡议的“重新加载”最近开始围绕一个清晰的愿景实施:更具雄心的盈利能力标准,但同时影响“一带一路”倡议邻国周围省份产业多样化结果。
中国不再是过去人们所知晓的单一的制造大国,而是一个技术先进的国家,专注于能够取代竞争对手的创新解决方案,并正在努力开发人工智能。
自2007年瓜达尔港一期项目竣工以来,它一直是中国在印度洋海岸影响力的一个象征。中国在印度洋的定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吉布提建立了一个军事基地。更重要的是,北京正通过“一带一路”在稳步扩大其在印度洋的非洲和亚洲海岸的影响力。
中国的策略旨在遏制与美国的战争,同时逐步削弱美国在全球机构和话语中的权威,并在全球建立广泛的政治支持基础。如果美国想要保持自身地位并有效地与中国竞争,需要巩固盟友关系,加强其在国际机构中的领导地位并重振全球视野。
近日美国公布向印太地区投资1.13亿美元的计划,其影响恐无法匹敌“一带一路”倡议。
新西兰通过了向太平洋岛屿国家增加7.14亿新西兰元援助的预算,将如何影响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之间的传统密切协调关系?
2018年8月2-3日,新加坡举行了首届东盟-中国联合海上演习的桌面演习。首届东盟-中国联合海上演习是推动建立信任和海上安全的实际措施的第一步。
北京似乎正在加强其在印太地区的海上能力建设工作。对此,“四方”国家必须优先协调,同时注意中国的竞争。
中国若想通过地中海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必须寻找方法弥合经济利益与保护这些利益的能力之间的差距。
能源领域是沙特阿拉伯和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国在努力提高工业能源生产率方面可以从合作中获益。
以塞内加尔作为开端,中国正尝试邀请西非进入“一带一路”的轨道,并在这一同法国有深厚历史关系的地区巩固自己的影响力。
斯里兰卡决定将该国南方海军司令部迁至汉班托塔港,这对新德里来说可能不是个好消息。另外,北京对汉班托塔的投资也颇具有战略性。
中印在海洋领域的竞争不断扩大,太空传感器的应用,以及太空资产与印度和中国海军的指挥结构、理论和任务的性质之间的关系都是与此相关的重要因素。
中国决定建立两个国际法庭,以处理某些由“一带一路”项目引发的争议。当前,很多问题悬而未决,但这两个法庭最终可能在推进中国利益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在“贸易战”升级和美国对越来越多中国出口产品加征关税之际,作者认为中国现在基本有三种选择。
一方面,“一带一路”鹰派怀疑中国的海外基础设施投资背后存在地缘政治目标,另一方面,“一带一路”鸽派则强调中国投资驱动背后的经济原因,包括克服国内产能过剩、全球化中国的技术标准,以及通过加强与西方国际市场的联系,增强中国内地的发展前景。大多数“一带一路”的受益国真正应在乎的是“中国的嵌合体”。
地中海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海上贸易高速公路之一,也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西端的海上交通枢纽。除非有办法弥合经济利益与保护这些利益的能力之间的差距,否则中国通过地中海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难度很大。
贸易战与其说是关于贸易逆差,不如说是关于美国保持其全球霸主地位的意图,美国可能会在一系列领域中阻碍中国人,但不可能全面阻止,通过颠覆全球贸易体系、限制中国企业投资或阻止中国公民参与美国教育体系来试图扭转局面,这很可能会伤及自身。
从短期来看,缅甸的内部冲突可能符合北京的利益,因为它们为内比都创造条件,寻求北京的支持并在西方和缅甸之间产生紧张关系。但是,缅甸持续的国内冲突将影响边界稳定,会对“一带一路”项目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贸易战中采取的措施将在整个全球贸易网络中引起反响。此外,特朗普的保护主义和将美国从全球焦点中撤出的行为可能会让中国取代美国成为杰出的经济超级大国。
显示 8236 条中的 7181 到 7200 条结果
安徽歙县:土楼晒秋
首批俄罗斯免签旅客入境
重庆中亚班列去程今年前8月发送货值近6亿元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