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新华社评论员:中国经济有底气行稳致远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许振威 2018-08-03 11:31:35

新华社北京8月3日电(记者韩洁)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针对新问题新挑战作出一系列新部署,传递出坚定信心、稳定预期的强大正能量,为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指明了方向。 

中国经济航船,在劈波斩浪中不断前行。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一些国家贸易保护主义逆流而动,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加剧,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不畏浮云遮望眼”,正确认识经济形势、做好经济工作,需要把握大势,辨明趋势,凝聚共识,才能坚定信心、增强底气,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底子实,才能信心足。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底气,在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从关键指标看,我国经济的底盘越来越稳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达到6.8%,连续12个季度保持在中高速区间运行,失业率和通胀率维持低位,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8.5%。主要宏观调控指标处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强,这份“稳中向好”的成绩单,充分说明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科学和正确,充分彰显了党中央驾驭复杂局面的智慧和能力。 

路径明,才能有定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底气,在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前进态势没有变。从各地发展情况来看,片面追求经济高增长的少了,优化结构、提升质量的多了。目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4.3%,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5%,“压舱石”作用更加巩固;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蓬勃发展,新动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超过30%,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蹄疾步稳。 

有潜力,就有希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底气,在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我国区域发展空间非常大,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叠加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等都孕育着巨大市场需求;我国有近14亿人口、9亿劳动力、上亿市场主体,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消费升级潜力,支撑内需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力量。国家统计局测算显示,2008年至2017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到105.7%。 

改革开放是制胜法宝。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底气,在于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根本上靠的是改革开放。这次政治局会议提出继续研究推出一批管用见效的重大改革举措,要求落实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对共建“一带一路”、办好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作出部署。这些决策和举措,再次宣示党中央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必将为经济发展激发新活力、催生新动力,也必将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判断上来,把力量和智慧汇聚到改革发展的火热实践中去,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战胜各种风险挑战,推动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航程中行稳致远。

相关推荐
稳中求进每月看丨奋楫扬帆风正劲——7月全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观察

7月,下半年经济运行开局的关键时段。夏日经济激活暑期消费新活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向纵深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提速加力、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行至年中,各地凝聚力量,主动作为,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新华时评丨大门敞开,共享市场新机遇——中国发展增益世界之开放性

日前发布的中国经济“半年报”显示,在保护主义阴云密布、全球复苏步履蹒跚之际,中国以坚定的开放姿态,实现了经济的稳健增长。这一成就不仅彰显了中国经济底盘稳、韧劲足,也印证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

新华时评丨稳中向好,为全球注入信心——中国发展增益世界之稳定性

日前发布的中国经济“半年报”显示,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地缘冲突频发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确定性”已成为稀缺品。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的稳健表现不仅关乎自身发展,更为动荡不安的世界经济注入宝贵的信心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