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1.7万牧民成三江源国家公园重要生态保护力量

来源:旅游频道 2018-10-18 15:01:38

记者从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获悉,截至目前,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范围内已有17211位牧民走上生态管护岗位,成为园区生态保护的重要力量。

今年30岁的牧民卓玛加家住可可西里周边,2016年成为政府聘用的生态管护员后,他每周至少两次骑摩托车进山巡护。期间,卓玛加曾多次救助掉队的迁徙藏羚羊,常叮嘱往来游客不要惊扰路边的野生动物。两年来,热爱摄影的他拍摄了上千张关于雪豹、黑颈鹤、野牦牛、棕熊等物种照片,为科研人员捕捉到宝贵的一手资料。

记者近两年在三江源地区多地走访发现,与卓玛加类似的牧民并不鲜见。在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地区,群众特别是生态管护员利用熟悉地形等优势,构建起“点成线、网成面”的生态管护体系,在地广人稀的当地,有效推进了日常巡护、辅助监督执法、生态监测等相关工作。

在走上生态岗位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一些牧户的脱贫进程也在加快。据了解,近两年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优先从贫困户中聘用生态管护员,完成绩效考核后每人每月可获得政府发放的1800元报酬,不少5口以下的贫困牧户由此端上了“生态碗”,吃上了“绿色饭”。

“如今,越来越多的牧民从草原的利用者,逐步转变为生态的管理保护者。”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李晓南说,未来三江源国家公园将致力打造一支更智慧化的生态管护队伍,除为他们开展更多野外生存、应急救护等专业培训外,生态管护员还将有望获得卫星通信终端及数字化巡护装备。

相关推荐
中国9地获“国际湿地城市”认证 总数继续居全球第一

7月24日,在津巴布韦维多利亚瀑布城开幕的《湿地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大会上,中国9地获“国际湿地城市”认证。至此,中国“国际湿地城市”总数达22个,继续居全球第一。

《湿地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大会在津巴布韦开幕

《湿地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大会7月24日在津巴布韦维多利亚瀑布城开幕,各缔约方政府代表聚集在此,倡议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守护“地球之肾”。

厦门太古可口可乐植树节助力漳州东山海洋生态保护

植树节到来之际,厦门太古可口可乐积极践行社会责任,组织员工志愿者前往位于漳州东山的厦门大学东山太古海洋观测与实验站,开展植树节志愿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