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专访:期待经济特区再创辉煌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8-12-21 17:17:47

新华社北京12月21日电 (记者何瑛) 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曾智华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经济特区建设是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期待经济特区再创辉煌。

曾智华满怀期盼地说:“在改革开放40年的今天,中国经济面临着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新挑战,我期待经济特区在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大潮中,不负使命,再创辉煌。”

40年改革开放进程,使中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行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已从1978年的1.5%升至目前的约15%,人均收入从1978年的300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7300美元(按2011年购买力平价计算)。

“到底是什么因素造就了‘中国奇迹’?作为在国际发展机构的中国职员,十多年前我开始关注这个问题。”曾智华说。

曾智华认为,伴随改革而生的从深圳特区开始的诸多经济特区(含开发区及各类园区)和产业集群是推动中国迅速发展的两大重要引擎。

他说,经济特区,尤其是最早的一批特区,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对市场经济和新型经济体制进行了成功尝试,从而为中国其他地区的发展创立了样板。这些经济特区和产业集群一同在国内生产总值、就业、出口以及吸引外资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

出于向广大发展中国家分享“中国经验”的初衷,曾智华2010年领衔编著出版了《解读中国奇迹:经济特区和产业集群的成功与挑战》一书。此书较早在国际舞台上系统介绍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并得到时任世行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的高度肯定。

关于经济特区和产业集群的研究成果逐渐在国际上引起较多关注。很多主流经济学家也开始关注并研究园区经济。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默,曾于2014年邀请曾智华去纽约大学作中国特区的报告。

事实上,很多发展中国家开始纷纷效法中国的特区(园区)模式,并要求国际机构在这方面提供帮助。到目前为止,各种经济特区(园区)在发展中国家可以说是遍地开花。

深圳的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的缩影。曾智华说,近40年来,深圳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边陲小镇发展到拥有2000万人的现代化国际都市;人均GDP从1978年的89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约2.7万美元;2018年深圳在全球城市排名中,经济竞争力排名第五,科技创新力排名第六。

“作为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的深圳,今天跟许多其他特区(园区)一道,已经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张亮丽的名片。”曾智华如是说。

相关推荐
世界银行:马来西亚应深化改革以缩小不平等差距

世界银行5日在吉隆坡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过去几十年,马来西亚在经济增长与减少贫困方面取得进展,未来仍需推进改革以缩小不平等差距。

印尼计划在未来4年新增多个经济特区

印度尼西亚经济统筹部长艾尔朗加·哈尔塔托9日在雅加达说,印尼计划在未来4年新增7到9个经济特区,通过大力发展经济特区来优化和提高投资,以实现经济增长目标。

印尼加快经济特区建设

建立经济特区是印度尼西亚发展经济的重要举措。印尼经济特区委员会代理秘书长里扎尔·艾德文最近表示,印尼不久将再新增4个经济特区,总投资161万亿印尼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