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欧班列(郑州)开行六周年:中原民众乐享实惠

来源:中新网 责任编辑:李晓纬 2019-07-19 08:31:20

中新网郑州7月18日电(记者 赵晖 通讯员 栗璋鹏)7月18日凌晨1时54分,总第2318班中欧班列(郑州)满载着1549吨货物从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郑州车务段圃田车站出发,驶向万里之遥的德国汉堡。至此,中欧班列(郑州)自2013年7月18日以来,已累计安全运营六周年。

龙门吊在装车。 栗璋鹏 摄

“陆上丝路”通达四方

一走进圃田车站集装箱货场,映入眼帘的是一辆辆排列整齐的卡车在股道旁等待着装车,四台40吨级的龙门吊正在紧张地进行作业,现场作业人员在仔细核对车号,确保发往欧洲的班列万无一失。

“六年前,这样的景象想都不敢想,而如今这已成为了常态,每天从欧洲回程的班列和去程的班列总会在这里上演最美的‘相遇’。”郑州局集团公司郑州车务段圃田车站站长杨华告诉记者。

据介绍,六年来,中欧班列(郑州)在奔跑中不断“成长”,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跨越。

六年前,中欧班列(郑州)每周开行仅一班,如今以中欧班列(郑州)为主体构筑的班列网络已实现每周“九去九回”常态化运营;从仅直达德国汉堡,到现今直达六个目的站点(德国汉堡、德国慕尼黑、比利时列日、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越南河内);从唯一的阿拉山口出入境口岸,到如今五个出入境口岸(新疆阿拉山口、新疆霍尔果斯、内蒙古二连浩特、黑龙江绥芬河、广西凭祥);从单一的国际铁路运输,到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从仅限河南省内小区域性集货范围,到覆盖全国四分之三区域,境内外合作伙伴达4000多家,网络遍布欧盟和俄罗斯及中亚地区30多个国家130个城市。

六年后的今天,中欧班列(郑州)已成为一条奔跑在中原和欧洲大地上的“钢铁巨龙”,也成为了一条连通世界的“陆上丝路”。中欧班列(郑州)在助推河南进出口口岸功能更丰富方面发挥了卓越的作用。继拥有“郑州铁路一类口岸”之后,河南又先后拥有了“进口肉类口岸”、“全国邮政第四口岸”、“汽车整车进口口岸”、“进口粮食口岸”等功能性口岸,郑州也成为了内陆地区功能性口岸最多的城市。

龙门吊在装车。 栗璋鹏 摄

中原民众乐享“陆上丝路”带来的实惠

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一个庞大复杂的道路网络,出现在欧亚大陆。它从繁华的东方都市长安出发,跨越中亚,最终进入欧洲。我们将这条古老道路称为丝绸之路。在今天丝绸之路的路线图上,当年驼队行进的路线,已经基本被铁路交通线覆盖,而且还在向两端延伸。

如今,在郑州的超市里,市民也能很容易地购买到来自法国的红酒、比利时的巧克力、德国的牛奶和啤酒、白俄罗斯的冰淇淋……在欧洲,来自中国的服装、家电、小商品等也在丰富着当地人的生活。以中欧班列为桥梁,欧亚两洲的人们正享受着如今“陆上丝绸之路”带来的实惠。

今年3月2日,中欧班列(郑州)“菜鸟号”首条跨境电商专线正式开通,解决了传统平邮小包通过海运运输一直存在时效不稳定、甩货率高、无追踪信息等问题。该趟班列的开行不仅妥投速度较市场同类产品提速30%以上,同时还解决了美妆、大件等特殊货品的跨境出口问题,为中小企业提供了真正价廉物美的跨境物流产品。

作为河南连接世界经济体的陆上通道,中欧班列(郑州)由郑州出发,穿越中亚,抵达欧洲,打通了亚欧这条经济大动脉。依托中欧班列(郑州),河南与欧洲地区在多式联运、物流和贸易等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加强,欧洲地区对河南的技术和产品也增进了不少了解。

高效、便捷、通畅、低成本的铁路物流通道,是提升欧亚陆路交通和物流竞争力的关键所在。郑州局集团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公司将在探索班列开行的模式上,以班列常态化开行为目标,实现班列固定线路、固定编组、固定开行时间并根据需要,丰富班列线路,适应多元化的需要。同时,在受理、配车、装车、制票、开车等环节上开辟快速通道,将货运受理窗口搬至集装箱大厅合署办公,打破固有模式,克服作业条件、场地、时间的限制,确保班列开行安全高效。

“未来,圃田车站会更加繁忙。”杨华说,下一步,中欧班列(郑州)将继续开辟新线路,提高开行频次和质量,着力发展综合物流、综合贸易和物流金融,逐步将物流通道打造成高速经贸通道,把地理优势转化成高效的“贸易枢纽港”。(完)

相关推荐
中老铁路(郑州—万象南)累计开行突破200列

14日6时50分,80031次中老铁路国际货运列车,满载着37车40英尺集装箱复合肥料从郑州圃田站发出,成为中老铁路(郑州—万象南)国际货运列车按图开行的第200列。

中欧班列“重去重回” 双向通行更畅快

今年以来,中欧班列(郑州)开行同比增长160%。满载出发、满载回程,“重去重回”成为中欧班列的新亮点。

“硬联通”“软联通”并进——云南口岸建设全面起势见效

2023年,云南省明确提出加快发展口岸经济,实施口岸建设行动,一体推进口岸功能提升、口岸经济发展、口岸城市建设,促进口岸经济由“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