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豫东南崛起轻工产业带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唐云 2020-07-28 10:00:36

新华社郑州7月28日电(记者李鹏、韩朝阳)作为传统农区的豫东南正加速崛起轻工产业带。

尽管受疫情影响,传统农业大县西华招商引资的步伐并未停滞。2月17日,河南春节后首趟务工高铁专列由西华县开往长三角,来自7个乡镇的600名农民工乘坐专列赴杭州参加周口耕德电子有限公司的员工技能培训。该公司是西华县2019年年底引进的企业,疫情并未打消其开工投产的决心。

时隔数月,7批赴杭州进行技能培训的2350名工人已返回过半,加上本地直接进厂务工的人员,位于西华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周口耕德电子有限公司用工超过2800人。厂房周边原本闲置的近百间门面房也被租赁一空,小吃店、理发店等让厂区周边升腾起浓浓烟火气。

近百万人口的西华县一直是劳务输出大县,高峰时期外出务工人员约38万。西华县人社局就业办主任李建设说:“我在人社部门工作25年,原来主要往外送人,现在边送边招,未来可能主要往县内招人。”

原来,随着沿海产业转移速度加快,加之返乡创业潮兴起,一批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企业在西华县落地。西华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围绕食品加工、电子制造等引进企业,2015年至2019年,新增就业岗位1.35万个。“就业岗位增加的速度仍在加快,还有‘大块头’企业将要引入,仅周口耕德电子有限公司全部投产就要用工1.5万人。”西华县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建设科副科长马华民说。

同样位于豫东平原农区的鹿邑县也欣喜于返乡创业潮带来的巨变。20世纪80年代起,该县农村富余劳动力大多外出从事尾毛加工和化妆刷加工行业。近5年来,鹿邑县持续实施“凤还巢”工程,先后培育出135家化妆刷厂,并衍生约1000家相关的个体户,带动6.6万人就业。

54岁的鹿邑县亿鑫源化妆用具有限公司董事长谢绍锋,曾在深圳做了13年尾毛加工生意,主要为外企供应原材料。4年前,鉴于家乡劳动力充足、土地成本低以及可享受优惠政策,谢绍锋返乡创办化妆刷加工厂,2019年产值已达4000万元。如今,谢绍锋不仅做贴牌代工,而且正打造自主品牌,开拓海内外市场。

在鹿邑县副县长王晓征看来,鹿邑县地处内陆,过去只能“借水养鱼”,鼓励劳务输出。现在顺应产业转移大势和返乡创业潮流,鹿邑县立足资源禀赋,选准主导产业,开始“挖塘养鱼”,传统农业大县变身为“化妆刷之乡”。

作为河南与长三角等东部沿海地带对接的地理前沿,借助本地劳动力、土地资源等优势,豫东南周口、商丘、信阳等市正加速形成轻工产业带,虞城的量具制造、睢县的制鞋、淮滨的纺织服装、郸城的伞业……一张张工业名片在豫东南传统农区越做越大、越叫越响。

相关推荐
首批河南进口乌干达咖啡豆入仓濮阳

伴随着卡车的汽笛声,首批19.2吨河南进口乌干达咖啡豆日前入仓濮阳,意味着河南打通了乌干达特色农产品来豫大通道,豫非合作扩展至新领域、迈上了新台阶。

首趟河南至新疆省际班列顺利开行

近日,一列满载50组集装箱的“天山号—豫新班列”顺利抵达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这是首趟河南至新疆的省际班列,使得中欧班列郑州—乌鲁木齐双枢纽首次实现“无缝衔接”。

河南:开工生产忙 冲刺“开门红”

春节假期过后,在河南各地的重点工程现场和工厂车间里,一派繁忙景象。企业抢抓时间,铆足干劲,全力冲刺“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