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RCEP签署有力驳斥“中国封闭论”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唐云 2020-11-18 10:49:12

新华社北京11月18日电(记者刘红霞)“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将启之际,中国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外界有一些声音质疑,中国是不是要走向封闭?17日,长期研究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权威学者以最新例证表示,与走向封闭恰恰相反,中国开放的大门正越开越大。

“一个逐步走向封闭的国家,怎么可能去签署一个更高水平的自贸协议呢?”谈及11月15日正式签署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在当天举行的国新办吹风会上提出这样一个反问。

张宇燕说了一句现场中外媒体都耳熟能详的话——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这在中国已经深入人心。”他说,中国近年来持续打造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从某种意义上讲,签署RCEP就是一个明证。

15日,历经8年、31轮正式谈判后,东盟10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正式签署RCEP。这意味着,全球约三分之一的经济体量将形成一体化大市场。

“RCEP的签署意味着,在全球,至少是亚太地区,开放还是主流、还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张宇燕说,协定签署也代表着“开放理念和实践的胜利”。

众所周知,RCEP由东盟10国发起,此前东盟已与中国、日本、韩国等国签署了多个“10+1”自贸协定,中、日、韩、澳、新西兰5国之间也有多对自贸伙伴关系。

“在已经同多个方面有相应自贸协定的背景下,中国仍然积极参与、积极推动,为RCEP最终签署作出积极贡献。”张宇燕说,RCEP的签署,可以说恰恰否定了“中国封闭论”。

RCEP签署后,中国对外签署的自贸协定将达到19个,自贸伙伴将达到26个。与此同时,中国通过RCEP新建立了中日自贸关系,这是中国首次与世界前十的经济体签署自贸协定,使中国与自贸伙伴贸易覆盖率由目前的27%提升至35%。

在张宇燕看来,“中国封闭论”完全与事实不符,除RCEP角度外,还有许多论据可供参考。

比如,今年以来,中国实施外商投资法和相关配套法规,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由40条削减到33条,而把视野放宽到近几年来看,负面清单的压缩幅度则更为显著。

“再看全球跨境直接投资(FDI),今年全球FDI规模可能下降40%,但中国吸引外资依然可观。”他说。

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8006.8亿元,同比增长6.4%,增幅比1至9月提高1.2个百分点,延续了稳中向好态势。

张宇燕说,单从签署RCEP看,中国扩大开放又“上了一个大台阶”,可以预见,未来中国开放的大门还会越开越大。

相关推荐
山海有约!RCEP成员国世界遗产地合作联盟迎来首批合作成果

17日,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成员国世界遗产地合作联盟迎来首批合作成果——五项跨地区、跨机构间友好合作协议在安徽省黄山市正式签署。

建银国际新加坡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投资大会 聚焦中国与东盟合作新机遇

为期两天的第二届中国投资大会16日在新加坡开幕,吸引了来自数字经济、科技、消费等领域的十余家中国上市公司与百余位东盟投资者与会,共话合作新机遇。

深化区域合作 赋能数字转型 中韩共商经贸合作新机遇

在2025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核心配套活动——“中韩贸易与产业合作对话交流会”的圆桌对话环节,中韩两国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聚焦区域经济协同与数字化变革,共商合作新机遇,共话发展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