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从苏伊士堵塞看中国“一带一路”

来源:参考消息、西班牙防务新闻网站 责任编辑:秦川 2021-04-06 10:08:29

西班牙防务新闻网站3月31日发表题为《苏伊士运河的堵塞与中国的耐心眼光》的文章称, 经过众多方面的不懈努力后,苏伊士运河河道的疏通工作终于完成。然而,此次事件引发了对另一个地缘政治话题的关注,那就是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

所谓的“丝绸之路”这条由中国设计的千年“商道”将中国与其他亚洲国家连接在一起,直至与欧洲融合,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基督教时代前好几个世纪。

如今“丝绸之路”重新获得了重要性和有效性,成为中国扩张实力的重要推手,尤其对其生产能力、出口和远洋运输影响巨大。

西班牙纳瓦拉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对以色列的海法和阿什杜德、阿尔及利亚的舍尔沙勒、埃及的塞得港和亚历山大港、土耳其的昆波特等运河及港口进行的投资带来了巨大影响。

中国两家企业分别中标以色列阿什杜德新港建设项目和海法港扩建工程。

海法是以色列重要的港口,是美国第六舰队经常停靠的补给地。中国企业获得海法港的运营权是北京继续在中东、在通往欧洲的“丝绸之路”出口处发挥影响力意愿的一个地缘战略标志。

“长赐”号在苏伊士运河搁浅事件不应使我们无限制地纠结于运河的沙质土壤河岸,而应跳脱出来,关注中国的视野范围及其对“软实力”的运用。我们还应向中国学习,在战略上耐下心来。

相关推荐
“永”字当选2025“一带一路”年度汉字

2025“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发布活动9月28日在重庆市永川区举行,“永”字从9个候选字中脱颖而出,当选2025“一带一路”年度汉字。

跨越山海绿为桥 中拉携手筑未来——中拉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能力建设研讨班在京结业

来自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14名政府官员、专家和学者带着对绿色发展的共同期待汇聚中国,参加由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和国际合作司指导、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主办、“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承办的“中拉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能力建设研讨班”。

从“污染治理”到“低碳引领”:中国碳金融实践赋能“全球南方”

2025年9月7日至20日,“一带一路”资金机制与碳金融能力建设研讨班在北京、广州两地成功举办。本次研讨班不仅搭建了南南合作新平台,也为发展中国家协调经济增长与气候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