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国早春第一茶”成侗寨“绿色银行”远销东盟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李璐 2022-02-11 15:00:16

“千座茶山苍翠欲滴,万亩茶园美如画卷。”新春伊始,高山云雾的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茶芽已悄然萌动。这是中国早春茶最先爬上枝头的一抹绿,三江茶因此得名“中国早春第一茶”。等采摘、炒茶后,三江茶将漂洋过海出口东盟各国。

三江地处桂、湘、黔三省(区)交界和云贵高原余脉边缘丘陵地带,有着悠久茶叶种植和茶文化历史,人工栽培茶树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国际公认的“黄金产茶区”。

10日,2022广西春茶节暨三江早春茶开采仪式在三江侗族自治县马湾·茶园里举办。远远望去,侗族姑娘身着少数民族服饰置身茶园中,成为侗寨春日里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世代种茶为生的茶农吴刚,原住在三江县良口乡布糯村,随着扶贫安置来到马湾·茶园里。“以前住在深山里没有什么工作机会,只得去广东务工养家糊口。”近年来,三江大力发展茶叶经济,吴刚也结束了在外漂泊的日子,来到马湾·茶园里务工。

“马湾·茶园里曾是贫困户安置点,该地贫困户曾有共30多户,1户承包十几亩茶园,依靠种植茶叶脱贫。”吴刚表示。如今,曾经的贫困户吴刚不仅自己种植茶叶,还担任了三江茶园里文旅公司副总经理,一个月收入6000元(人民币,下同)。“现在马湾·茶园里很多茶农都依靠茶叶产业,购置新房、新车。”吴刚表示。

马湾·茶园里只是三江发展茶叶经济的缩影之一。位于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北部的布央村是“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山高水远布央村,有女莫嫁布央郎”是过去布央村生活面貌的真实写照。侗族姑娘吴蕙从没想过,终年云雾缭绕、四季如春的大山茶园,有一天能成为当地民众的“绿色银行”。

毕业后辗转回到家乡的吴蕙,在布央仙人山茶园江川旅游购物街长廊里开设一间茶叶店。她说,走了很多地方,看到家乡慢慢发展起来,觉得还是返乡创业好。“我家里种植有8亩茶叶,还开设店铺经营茶叶和旅游产品,生活越过越好。”

茶旅深度融合,使当地少数民族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创业就业,增收致富。2021年,布央仙人山景区接待游客5.6万人次,旅游收入1600万元,带动茶叶附加消费600万元,布央村民人均收入达20070元。

经过多年发展,三江早春茶已形成独树一帜的茶叶品牌,其品质优良、上市早的鲜明特色,受到海内外消费者的青睐。看好“中国早春第一茶”的美誉,福建商人王福展2012年从福建到三江发展茶叶产业,“三江茶叶比其他地方上市早,可以早点生产、早点销售。”王福展说。

2016年起,王福展还利用广西地缘优势,将三江茶“漂洋过海”销售至海外。据三江侗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提供数据显示,2021年,三江茶叶出口产值达近3亿元,远销东盟各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茶叶已经成为带动三江实现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2021年,三江干茶产量19779吨,产值21.5亿元,人均茶叶收入5168元。全县170个行政村,有162个行政村种植茶叶,茶产业带动全县7万多户农民,三十多万人与茶产业相关。

相关推荐
中国—东盟行政院校和智库研讨会聚焦国家、地区和全球治理

11月3日,以“国家治理与亚洲文明”为主题的中国—东盟行政院校和智库研讨会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开幕。

国际观察|从互降关税到共建规则——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持续升级为区域经济注入动能和信心

当地时间10月28日,中国与东盟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签署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水平再次升级。分析人士认为,在全球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之际,3.0版升级议定书的签署是中国与东盟共同推动高质量开放合作的重要举措,展现了区域国家携手应对全球经济挑战的决心,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和信心。

外交部:将同地区国家一道,推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10月22日说,中方将坚持睦邻、安邻、富邻、亲诚惠容、命运与共的理念方针,同地区国家一道,建设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的共同家园,推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