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出台30条举措优营商环境 “流动诊所”“问诊”企业质量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邵非 2022-02-15 10:32:03

对重点互联网平台、电商企业的专业化“体检式”“啄木鸟”式合规指导和培训服务;向多次抽检不合格食品、消费品生产企业派出核查处置“流动诊所”,为企业质量“把脉问诊”……安徽出台新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发展壮大市场主体。

记者14日从安徽省市场监管局获悉,为进一步创优营商环境,持续发展壮大市场主体,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该省近日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创优营商环境发展壮大市场主体的若干措施》(简称《若干措施》)。

“这次出台的30条举措都是聚焦各类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中的焦点、痛点、难点和堵点,有针对性提成的工作举措。”安徽省市场监管局综合规划处处长刘运介绍说,《若干措施》从五个方面提出30条具体举措,为发展壮大市场主体添活力、加马力、增动力、聚合力。30条措施既有解决眼下各类市场主体遇到的临时的急难愁盼问题,也有与时俱进解决新形势下各类新业态市场主体不断涌现后出现的新问题。

例如,针对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企业经营困难的后遗症,全面推行歇业备案制度,

对一些僵尸企业占用资源,开展强制注销和“除名制”改革试点,加快无效低效市场主体退出,向市场供给更多企业名称、住所等资源,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转企改制保留原名称,进一步放宽民宿、农家乐等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等。

《若干措施》明确助力线上经济健康发展,加强对重点互联网平台、电商企业的专业化“体检式”“啄木鸟”式合规指导和培训服务,引导电商平台合理降低入驻商户营销费用,主动提供免费工具,帮助平台内经营者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侵权快速处理机制,开展全省专利纠纷行政裁决试点。严厉打击商标恶意抢注和专利非正常申请行为,将知识产权严重违法行为纳入市场监管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开展商业秘密保护示范基地、示范点建设,加大对行业领军企业、创新企业、科技密集型企业等市场主体商业秘密保护力度。

与此同时,加强质量技术专家服务。聚焦市场主体质量需求,开展产品质量帮扶“巡回问诊”活动,向多次抽检不合格食品、消费品生产企业派出核查处置“流动诊所”,加大技术专家帮扶力度,为企业质量安全把脉“诊断”,提供解决问题方案。

2021年,安徽持续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证照分离”改革实现全覆盖,22个事项实现“跨省通办”或长三角“一网通办”;信用风险分类监管全面推开,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深入实施,一系列改革举措推动该省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市场主体快速增长。全年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13.62万户。截至2021年12月底,安徽省实有各类市场主体突破660万户。

相关推荐
国家外汇管理局安徽省分局:优化汇率避险服务 助力“一带一路”企业“走出去”行稳致远

面对当前政策环境复杂多变、汇率波动频繁等多重挑战,国家外汇管理局蚌埠市分局认真落实支持涉外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以“抓重点,带全面”为实施路径,提升辖区汇率风险管理服务水平,为蚌埠市涉外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在安徽“智见”未来

人工智能“+”出哪些新变化?在人工智能国家相关布局和重大平台集聚的安徽省,记者兵分六路,分赴医疗、教育、工业、交通等生产生活一线,观察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赋能的最新态势,探究未来趋势。

经济大省新亮点丨创新引力更是营商磁力——上海持续成为外商投资热土

今年1月至6月,上海新设外资企业超过3000家,实际使用外资超过85亿美元。截至目前,上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累计分别达到1042家和605家。在国际经贸秩序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大的背景下,上海以合作创新引力和营商环境磁力,持续成为全球外商投资的首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