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业制造到生活服务,每一款机器人都凝聚着智慧与匠心。曾经只在科幻电影中出现的“钢铁伙伴”,正迈着坚实的步伐走进现实生活,它带来的不仅是科技的变革,更是生活方式的重塑。
日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公告,对90个产品予以地理标志产品认定并实施保护,安徽省黄里笆斗杏、合肥龙虾、广德黄金芽、沙沟西瓜、六郎河蟹等5个产品上榜。
4月17日下午,从安徽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一季度,安徽货物贸易进出口实现“开门红”, 多项排名位居中部地区首位。
4月26日,为期3天的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将在安徽省合肥市盛大开幕。
近年来,安徽省无为市聚焦产业振兴,大力推动“一镇一业”“一镇一园”建设,昆山镇白茶产业园成功获批安徽省第五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茶园面积已达10000余亩。目前,该镇白茶进入采摘旺季。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安徽省体育局近日联合印发《安徽省推动户外运动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明确14条重点任务。到2027年,安徽省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有望超过1500亿元。
今年以来,安徽制定出台稳经济“30条”等政策举措,全力以赴稳生产、抓项目、促消费、拼开局。全省经济运行延续去年以来的回升向好态势,主要指标增速稳中有升、好于预期。
4月9日,一架搭乘127名旅客的空客A321飞机平稳降落黄山屯溪国际机场。这是黄山机场今年恢复至韩国首尔航线后的首趟客运航班,也是继直航吉隆坡之后今年开通的第二条国际客运航线。
记者从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了解到,安徽今年将优化光储产业系列政策,引导光储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为帮助林木深加工企业顺利出海,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通过助企服务机制,面向产业、园区、企业、基层,提供市场准入、质量管理等6项服务,完善全程代办等机制,为企业送上“一对一”精准帮扶。
在安徽,创新驱动下的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新质生产力加速汇聚。安徽打造千亿量级“基金丛林”,引导国有资本向科技创新前沿和产业升级关键领域精准发力,有效推动了全省经济向更高质量、更高能级迈进。
记者3月22日从2025徽商大会获悉,近年来安徽省企业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合作持续深入,全省进出口实绩企业数量已超1.3万家。
3月19日,“美好安徽与世界对话”2025年安徽文旅(首尔)推介会在韩国首尔举办。推介会由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与中国驻首尔旅游办事处联合主办,韩国文旅部门、商协会、航空公司、文旅企业等150余人参加。
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指导下,安徽省砀山县凭借独特的产业优势,以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为有力杠杆,推动绿色食品产业迈向国际市场,让“梨都”的美味飘香拉美地区。
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指导下,安徽省泗县以质量认证为有力抓手,助力当地汽车零部件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成功拓展拉丁美洲市场,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国际合作注入新活力。
位于安徽铜陵的永泉小镇拥有皖南标志性的徽派建筑,春节临近,这里古色古香的街道被装点得格外喜庆,年味浓郁。来自10个国家的20余名外国师生近期来到永泉小镇热闹的市集,穿上中国传统服饰汉服,写福字、做美食,体验民俗,感受年味。
如何更高效地出海?安徽给出了新解法——“抱团”出海。2024年12月20日,徽派企业国际经贸合作联盟成立,让安徽企业的出海之路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安徽始终锚定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目标,坚定不移实施扩大开放战略,深化对外开放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彰显开放姿态。
12月20日,徽派企业国际经贸合作联盟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合肥举行,选举产生首届理事会。安徽省副省长李中出席联盟成立大会并致辞。
12月11日,记者从合肥海关获悉,今年前11个月,安徽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7823.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6%。其中,出口5221.3亿元,增长9.2%;进口2602.6亿元,增长1.6%。从全国来看,安徽前11个月外贸规模位居全国第九、中部第一。
显示 430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石家庄国际陆港一季度开行中欧班列同比增长239%
智绘中国·世遗镜鉴|良渚遗址:科技照亮文明之光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