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进博会如何让“百变舞台”承载全球创新?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黄秀环 2022-11-03 15:57:20

不断迎来全球“新面孔”,不断汇聚世界顶尖创新,不断应用最新锐科技,不断延拓最热点主题展区,不断涌现合作机遇……五赴进博之约,3M全球资深副总裁兼中国总裁丁泓禹在接受专访时用“与时俱进的广阔舞台”来描述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的发展变化。

“五年来,我们看到进博会这一稀缺的全球展会平台知名度愈加广泛,越来越多的外企开始主动拥抱中国的发展战略以寻找机遇,更重要的是,进博会的广阔舞台始终在不断结合时下全球关注点进行延展,使企业最前沿的创新成果有机会进行一次‘世界级’的集中展示,这对如3M这样业务领域涉及广泛的多元科技公司而言尤为重要。”丁泓禹说。

作为“元老级”参展商,五年来,3M正是借力进博会多样化的展区设计,将其多元化的业务优势充分彰显,“一年一变”地分别出现在消费电子及家电、科技生活、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和技术装备四大展区。而在第五届进博会上,3M又将以“科技赋能绿色未来”为主题亮相于能源低碳及环保技术专区。

“绿色低碳是全球热点议题,中国是首个做出碳达峰承诺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坚定决心,让我们看到其中发展机遇无限。”丁泓禹说。

他指出,一方面,作为在可持续发展领域领先的跨国企业,3M已把这一理念与实践贯穿于从产品研发、生产至仓储、运输的全生命周期,“我们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将绿色低碳管理能力和理念赋能产业链上下游,助力中国双碳目标顺利达成”。

另一方面,丁泓禹注意到,“中国市场对绿色低碳的重视程度甚至超过国外”,作为一个开放的世界经济大国,中国先进的制造业企业格外注重不断捕捉应用世界一流的绿色材料与技术,再将绿色产品带给全球;同时随着生活水平和绿色理念提升,中国本土消费者也是推动绿色低碳产品应用普及的重要力量,“中国企业与市场对新技术、新产品的接受程度远远高于我们的预期,这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

从1984年进入中国,到如今在中国拥有约8000名员工,建立了9个生产基地,上海3M中国研发中心位列3M全球四大研发中心之一,近千个研发专利在此问世,在丁泓禹看来,3M一路见证了中国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制造业崛起,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出口驱动到推动内需再到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历程,并在不断涌现的增长机遇中将其发展战略与“中国步伐”联系得愈加紧密。

据丁泓禹介绍,第四届进博会期间,3M宣布加码投资,在苏州工厂设立半导体研磨盘生产线,是这一细分领域内首个实现中国本土化生产的外资企业。“这一生产线已于2022年初实现量产,投用后与3M位于上海的半导体研发实验室形成合力,鼎助中国半导体行业客户获得更为完善的本土供应链支持。”

丁泓禹指出,进博会为跨国企业提供了延伸本土触点、深化沟通联结的绝佳机会,已成为3M集中展示多元技术与解决方案、首发首展旗下众多创新产品、扩大本土投资发力中国市场、与合作伙伴拓展合作的一站式平台。“中国完整而强韧的产业链、庞大的消费群体对于未来消费升级换代的期许,以及营商环境和政府支持的优化都使我们对中国市场抱有持续信心。”

丁泓禹透露,此次进博会,3M还会借助数字技术,将场内体验和“科技改善生活”的理念通过“数字触角”延伸至场外,与中国市场形成更广泛的深度互动,“中国在数字化革命上领先于全球,以数字化聚集和传递全球创新,也是进博会最为先进与独特之处”。

相关推荐
淡水河谷与中资企业开展脱碳合作

部设在里约热内卢的巴西矿业巨头淡水河谷公司当地时间20日宣布,该公司已与中资企业河钢集团签署谅解备忘录,以期深化在脱碳领域的合作,共同推动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创新交流合作机制 打造绿色丝绸之路“智”基石

12月12日,近百名中外绿色低碳发展领域专家嘉宾齐聚“一带一路”绿色低碳专家网络(GLEN)对话会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合作伙伴交流会,共享经验、深化共识、凝聚合力,为推动绿色低碳合作、实现绿色发展建言献策,为“一带一路”绿色低碳转型贡献智慧和力量。

同舟共济山海间 共建共享“绿色丝路”

生态环保合作是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根本要求。从内在发展条件来看,“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如何破解资源约束、减少环境污染、推进节能减排等任务紧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