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专家建议中国与东盟把握有利时机推动海洋经济合作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许振威 2017-09-25 13:25:36

新华丝路网新加坡9月25日电(记者李晓渝)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副所长宋均营22日在第四届新加坡管理大学-思睿集团中新合作论坛上就中国与东盟开展海洋经济合作提出了四点建议。

宋均营说,首先,双方应该把握蓝色经济重要性增加、“一带一路”海上合作路线明确、南海争端得到妥善管控的有利时机,在陆海统筹或河海统筹思路下,加快战略、规划和项目对接。已有的战略对接需要充实细化,从部门规划到具体项目都要落实。

其次,他建议,中国和东盟在中国-东盟产能合作整体框架下提升海洋产业合作水平,双方主管部门就产业政策加强沟通和对接,为涉海企业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促进科研技术成果转化,扶持海洋高科技产业发展。

同时,双方应发挥港口以点带面作用,建设港口工业园和临港工业带;推广中国-马来西亚的钦州-关丹两国双园模式;推动渔业和水产养殖等基础性产业的优势互补,实现资源有效利用;在争议海域协商好渔业管理办法,减少渔业纠纷;建立“10+1”范围内的水产品交易市场;并将海洋文化旅游业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宋均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渔业和水产品养殖是海洋经济最传统的基础性领域。尽管东盟国家有优质水产品,但市场不够统一,各国之间还有贸易壁垒。因此,中国与东盟应设法在质量、检疫、通关等规则上达成一致,加强信息流通和供求对接。

他表示,中国和东盟共拥有20亿人口,如果能建立统一的水产品市场,那么就会对双方水产品行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实现优势互补。同时,水产品行业达成贸易畅通也能够带动服务业等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对“一带一路”发挥正面作用。

第三,宋均营建议中国和东盟做好海上互联互通的基础性工作,打造立体的海陆空联运体系。双方应在《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和“10+1”交通合作规划指导下,加快海陆空互联互通;落实好已有的港口建设项目,并将建设继续扩大到其他自然条件好的港口;完善港务和航运管理,提高海运便利化水平。

他对记者表示,中国和东盟正在合作打造交通网,陆路和海路结合起来将发挥联运效应。对于一些人担心“一带一路”的陆路通道开通后会给作为东南亚海运枢纽的新加坡带来负面影响,宋均营表示,陆运和海运有各自的优势,陆运虽然比较快,但海运具有成本优势。尤其是中国和东盟正在打造港口-港口工业园,能够做到因地制宜、就近运输,成本很低。因此他认为,陆路运输对于新加坡的负面影响不大。

最后,宋均营还建议中国与东盟适时启动油气共同开发。他说,双方在其他资源的利用领域已经开展了一些合作,但油气领域的合作一直没有启动。目前的条件已经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成熟,中国和菲律宾已经启动了双边磋商机制。他对未来中国和菲律宾迈出实质性的一步表示乐观。

第四届新加坡管理大学-思睿集团中新合作论坛由新加坡管理大学和思睿集团有限公司(Stratagem Group)联合举办,主题是“建设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海洋强国”。

来自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部门、智库、中小企业的代表,以及来自其他东南亚地区国家的企业代表等共计一百多人出席了本次活动。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宋功美与思睿集团主席吴荣祥在论坛上分别代表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与思睿集团签署了共建东南亚地区“一带一路”合作意向。

相关推荐
中国—东盟行政院校和智库研讨会聚焦国家、地区和全球治理

11月3日,以“国家治理与亚洲文明”为主题的中国—东盟行政院校和智库研讨会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开幕。

国际观察|从互降关税到共建规则——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持续升级为区域经济注入动能和信心

当地时间10月28日,中国与东盟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签署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水平再次升级。分析人士认为,在全球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之际,3.0版升级议定书的签署是中国与东盟共同推动高质量开放合作的重要举措,展现了区域国家携手应对全球经济挑战的决心,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和信心。

外交部:将同地区国家一道,推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10月22日说,中方将坚持睦邻、安邻、富邻、亲诚惠容、命运与共的理念方针,同地区国家一道,建设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的共同家园,推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