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上午,全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典型案例交流活动在安徽省滁州市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国经济信息社主办,旨在总结推广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典型经验与创新实践,进一步推动医保改革走向深入,助力“三医”(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是深化医改的关键环节,对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具有重要意义。本次交流活动汇聚了来自国家医保局、各省市医保部门、医疗机构的代表和专家,共同探讨改革路径、分享实践经验。
作为深化医改的关键一环,医保支付方式的优化不仅涉及亿万群众的切身利益,更是推动“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的核心抓手。近年来,滁州市定点医疗机构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支付方式结算100%覆盖,获评DRG支付方式改革省级示范城市。滁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江华表示,滁州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努力为全国医保改革贡献“滁州样本”。
安徽省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汪和平介绍了安徽省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方面的整体推进情况。他表示,安徽在改革过程中注重整体协同、规范运行、多元复合,截至2024年底,已在全省范围内实现按病组/病种分值付费(DRG/DIP)全覆盖,初步构建了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体系。
上海市杨浦区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徐丽珏重点分享杨浦区作为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试验田”,在构建按病种分值支付、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中医优势病种按疗效价值付费、长期住院按病种分值床日付费“四位一体”多元复合支付体系方面的创新实践和成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疗保险处处长王茹分享了该院作为北京最早启动DRG付费试点医疗机构之一,如何通过数据驱动、流程优化和多部门协同,实现医疗质量与医保效益双提升的实践。
按病种付费政策讲师团专家张进夫对《医疗保障按病种付费管理暂行办法》进行解读,从政策设计层面深入解读支付标准确定、特例单议机制、结余留用政策等核心内容。
活动现场还发布了《全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典型案例汇编(2024)》。该汇编由国家医保局联合中国经济信息社共同编纂,入选了来自全国各地的60篇典型案例,当中既有破解成本管控难题的金点子,也有提升诊疗质量的新路径,还有惠及参保群众的暖心实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以来取得的新成果,折射出改革带来的新变化。
来自滁州凤阳县、甘肃省医疗保障局、辽宁沈阳市医疗保障事务服务中心、山东泰安市医疗保障局、北京医保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的多位专家,围绕基层医疗机构能力提升和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中医优势病种按疗效价值付费的创新探索、人工智能与临床路径深度融合等主题与现场嘉宾进行分享。
本次交流活动不仅是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凝聚共识、汇聚合力、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的重要平台。与会嘉宾一致认为,在全国医保系统的共同努力下,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将持续释放政策红利,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健康与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李晓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