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合肥9月30日电(李晓康)近日,全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典型案例交流活动在安徽省滁州市成功举办。活动由中国经济信息社主办,旨在总结推广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典型经验与创新实践。滁州市作为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支付方式改革省级示范城市,其在医共体与DRG支付改革高效衔接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滁州市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将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作为关键环节扎实推进。全市定点医疗机构已实现DRG支付方式结算100%覆盖,并获评DRG支付方式改革省级示范城市,核心指标呈现“三升三降”的良好态势。
在制度设计与机制创新方面,滁州市坚持系统谋划,构建了“预算管理与支付方式改革”双轮驱动机制。通过强化市级统筹,实现职工与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统收统支、分账核算。该市创新实施医共体“大预算含小预算”的精细化总额预算管理模式,并建立区域DRG总额预算动态调整机制,有效提升了基金使用效率。以天长市为例,2024年通过预算调整及调节金追加,保障了DRG资金清算顺利实施,支持了医共体改革的平稳运行。
在推动医疗服务升级方面,滁州市实施病组分类管理策略,选取8个常见病、多发病 DRG 组统一支付标准,引导常见病、多发病向基层分流;同时遴选18个“扶持病组”实施倾斜支付,激励医疗机构提升重症诊疗能力。2024年数据显示,三级、二级医疗机构基层病组收治病例数同比分别下降28.44%和17.18%,而扶持病组收治病例数显著增加,疑难重症外转率同比下降5.3%。
绩效考核机制创新是滁州改革的一大亮点。该市从年度DRG预算资金中预留5%作为绩效考核奖补资金,建立涵盖组织管理、质量、成本、效益四大维度共18项指标的考核体系。2024年,全市DRG绩效考核奖补资金规模达1.04亿元,有效引导医疗机构规范医疗行为、控制不合理费用。
改革成效显著。2024年与2023年相比,滁州市医疗机构CMI值(病例组合指数反映医疗机构收治病例疑难程度)从1.04提升至1.09,三四级手术量(代表医疗机构疑难重症诊疗能力)同比增长5.2%。患者平均住院日从7.60天缩短至7.06天,平均住院费用从6214元降至5480元,患者个人负担金额下降12.09%,实现了医疗质量与医保基金效能的双提升。
此外,滁州市还在全国率先上线基于大模型的医保智能语音咨询系统,在全省较早推出“滁州医保药品比价通”微信小程序,持续提升医保服务效能和民众获得感。
滁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江华在交流活动中表示,滁州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努力为全国医保改革贡献“滁州样本”。未来,滁州市将从推进精细化总额预算管理、强化医保数据赋能、优化绩效考核体系、构建DRG智能监管系统等四方面持续深化改革,为全国医共体与DRG支付改革衔接提供更多“滁州智慧”与“滁州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