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媒体共商如何聚力传播“一带一路”好声音

来源:中经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7-11-30 17:02:55

新华丝路网北京11月30日电 (王凡、吕光一)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五通”之一,推动各国民众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平等交流至关重要。而媒体作为沟通交流的纽带和桥梁,推动促进“一带一路”思想文化交流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在29日举行的“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广东)企业走出去暨国际传播论坛的平行主题论坛上,自世界各地的媒体人畅所欲言,荟聚思想,介绍以各类载体传播好内故事、好观点、好声音的经验。如何更好地将媒体之力凝聚起来,聚力传播“一带一路”建设的进展与成果,成为媒体人们讨论的焦点。

跨领域合作助力媒体融合升级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与会专家们表示媒体应当吐故纳新,持续发力。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副总编辑任谦表示,融合发展是重要的媒体组成。世界已经进入了移动互联时代,互联互通的发展趋势推动了工业、贸易、金融、文化等各领域的域内融合,也推动了跨界融合。在这样的背景下,任何一家企业、媒体要取得持续性发展,就要在坚守自己主业的前提下,以更大的胸怀来规划明天的战略。

凤凰新媒体副总裁兼凤凰网总编辑邹明认为,传统的智库传播模式在今天的网络世界需要变革。如今每一个有影响力的人都是一座小而美的智库,更好的宣传需要借助媒体平台、新媒体平台、以及自媒体的力量。凤凰国际智库致力于做好世界媒体对话、世界青年对话、世界大学的对话,释放出每个人的价值。

联合早报网首席运营官兼新加坡报业控股集团副总裁周兆呈则提出了共享传媒的概念。他认为,传统传媒本质上是一种单向分享,而共享传媒则转化为一种商业模式,并以商业模式的创新与驱动带动传播角色的改变。传播主体将从单一的媒体拓展成媒体、平台和个体。媒体借助互联网搭建共享平台吸引个体参与,成为知识共享的主体。目前,移动终端的大量普及,实际上使得每一位移动终端的拥有者在本质上都可以成为传播的主体。

广东省出版集团、南方传媒董事长王桂科表示,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加快推进,2017年,该集团的版权输出和出版合作呈现出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倾斜的势头,集团所属各社加强了与马来西亚、印尼、印度、摩洛哥等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洽谈。今后,该集团将继拓展“港澳台地区→东南亚华文区→欧美主流市场”的“走出去”路径,夯实文化交流的平台。

跨区域合作提升媒体传播优势

除了跨领域的媒体融合所能带来的媒体形式升级,和与之所成的商业模式之外,专家们也纷纷提到跨区域媒体合作所带来的传播优势,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介绍了跨区域媒体合作传播的实践。

中国日报社副总编辑孙尚武建议,“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媒体合作的机制应该是丰富多元的,既应该有新闻传播的“大联盟”,开展广泛交流合作,也应该有“一对多”的小联盟,还应该有“一对一”的对口交流与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使相关项目更好地落地生根,形成媒体合作的“多重奏”。

联合早报网首席运营官兼新加坡报业控股集团副总裁周兆呈表示,“一带一路”涉及到众多国家,是和国家传播结合得最密切的,与传统媒体相比,不管是移动终端,还是社交媒体,都更有优势去获得跨国的用户,去实现更多的国际传播,也能够拥有更大体量。

孟加拉国金融快报记者朱拜尔•哈桑表示,跨境媒体合作的好处是多方面的,可以节省预算、吸引更多的读者、并更多地促进社会事业的发展。

孙尚武表示,中国日报与亚洲新闻联盟持续组织“亚洲媒体中国行”活动,积极邀请组织联盟成员媒体的记者到中国各地进行采访。任谦也提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与亚洲媒体机构共同签署了丝路倡议,发起成立了亚洲媒体合作组织,并在联合采访、人员交流等多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务实合作。

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毅宏表示,我国多家大型出版机构、新华社等主流媒体,以及教育部门和非主流媒体等都积极地加入到中国在中东传播能力建设的行列中。阿拉伯国家对于“一带一路”的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理念的理解在不断加深,阿拉伯媒体涉华报道量总体呈显著增长之势。

古代丝绸之路,马车驼背上运送了无数当时新奇的异域奇物、也让形色各异的人们的思想与技术源源不断的传入欧亚非的各个国家。而今,各国间交流、往来和知识互动日益增强,作为“一带一路”的传播纽带,媒体更需在多领域与跨区域穿梭间,聚力传播“一带一路”好声音。

相关推荐
共建“一带一路”续写中国和东南亚民心相通新故事

中国和东南亚是命运与共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历史的长河中,古丝路架起文明对话的桥梁,睦邻友好不仅刻于史书与古迹,更融入了市井烟火。

为中老民心相通贡献云南力量

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讲师、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中方联络人李正阳认为,云南省致力于建设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展望中老合作与中国—东盟合作的未来前景,云南需牢牢把握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与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坚持经贸发展与人文交流并重,以交通、经贸、旅游、文化为复合抓手,盘活各方面优势资源,为实现中老民心相通贡献云南力量。

一河相挽两国 一节心手相牵

中越两国人民均有欢度春节的文化习俗。同庆新春佳节,成为中越民心相通、文化相近、睦邻友好的生动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