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巴西贝伦11月14日电(记者杨家和 王天聪)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期间,“推动绿色创新合作 共建绿色丝绸之路”边会于当地时间12日下午在“中国角”举行。中外嘉宾围绕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在技术创新、绿色金融和能力建设等方面的最新实践展开深入交流,共同探讨通过伙伴关系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务实路径。
凝聚国际共识:破解全球绿色转型瓶颈的关键在合作与创新
与会嘉宾普遍认为,当前全球绿色转型仍面临技术供给不足、项目落地困难、绿色投融资缺口等多重挑战。加强创新与开放合作被视为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方式,以“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以下简称:绿色联盟)为代表的新型绿色发展国际组织作为环境国际合作“新势力”,将为落实《巴黎协定》目标、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注入新动能。
图为11月12日,嘉宾在巴西贝伦出席“推动绿色创新合作 共建绿色丝绸之路”高级别边会。(新华社记者 王天聪摄)
中国代表团团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李高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巴黎协定》达成、签署、生效和实施,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已建成全球最大清洁发电体系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并宣布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中国不仅致力于自身的绿色发展,也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将绿色理念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共同发起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成立绿色联盟,成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坚定行动派和重要贡献者。展望未来,中国愿与各方加强绿色创新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打造更多共建、共享、共赢的绿色发展示范项目。

图为11月12日在巴西贝伦拍摄的“推动绿色创新合作 共建绿色丝绸之路”高级别边会现场。(新华社记者 王天聪摄)
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项目事务厅执行主任豪尔赫·莫雷拉·达席尔瓦指出,绿色转型不仅需要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更取决于项目是否真正落地。他强调,当前全球气候行动的瓶颈正从“资金缺口”转向“实施缺口”,关键在于提升项目设计、实施和管理能力。他指出,绿色联盟在促进交流合作、提升能力建设等方面积累了务实经验,是全球推动绿色转型的重要平台。
打造合作平台:南南合作驱动全球绿色转型
《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西蒙·斯蒂尔表示,全球气候治理正进入从规划走向落实的“实施时代”。绿色转型不再是遥远目标,而是正在重塑世界经济的新现实。他指出,以绿色联盟为代表推动的南南合作,正在成为全球绿色转型的新引擎,为发展中国家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
斯蒂尔指出,中国风电和光伏产品的大规模出口正在为全球减排作出重要贡献,绿色增长不是权衡,而是发展新机遇。他强调,要实现真正的绿色转型,关键在于让技术和资金以更大规模、更快速度进入发展中国家,形成可融资、可投资、可落地的项目。
绿色联盟理事长赵英民在主旨讲话中说,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和绿色产业领域走在世界前列,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显著,并提出覆盖全经济范围和所有温室气体的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展现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坚定决心。他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中国愿通过绿色发展国际合作与各国共享绿色机遇、共同推进绿色发展。

图为11月12日在巴西贝伦拍摄的“推动绿色创新合作 共建绿色丝绸之路”高级别边会现场。(新华社记者 王天聪摄)
马尔代夫旅游和环境部气侯司司长阿姆贾德·阿卜杜拉表示,中国在光伏、风电等领域的技术已成为2025年全球清洁能源的引领者。合作重在守信、重在执行、重在成效,中国在这些方面做出了表率。马尔代夫愿依托绿色联盟,不断深化与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及气候韧性基础设施等绿色转型各领域的合作。
突出务实成效:各方呼吁构建“平台+机制+项目”合作体系
与会嘉宾高度评价绿色联盟成立以来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赵英民介绍,绿色联盟自成立以来,联合中外合作伙伴,针对当前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绿色发展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开展大量务实工作,已经形成绿色金融、绿色技术和大数据服务三个合作平台以及绿色丝路政策研究、提升共建国家能力建设两个支撑工作格局。其中,绿色发展投融资合作伙伴关系围绕绿色投融资、碳资产、气候韧性基础设施等领域,正在与印尼、新加坡、洪都拉斯、巴西、泰国等国家积极拓展合作;绿色低碳专家网络着力凝聚共识,推动绿色技术交流合作,助力先进绿色低碳产品和技术惠及共建国家;大数据服务平台为共建国家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信息化支持和解决方案。
西蒙·斯蒂尔表示,绿色联盟为发展中国家提升气候行动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持,也展示了各国共享技术、资金与经验的广阔潜力,期待未来取得更多成果。
香港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介绍,香港已成为区域内绿色及可持续金融的重要枢纽,在绿色清单标准、项目评估体系及绿色金融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特区政府将依托祖国、面向世界,与生态环境部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香港合作平台,连接绿色联盟网络,促进共建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撬动全球资本向绿色转型流动。
会议还围绕“气候资金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与本地化应用”等主题举办专题讨论,与会代表分享氢能产业、绿色交通、新型储能等领域的突破性创新技术,展示了一系列绿色能源和可持续基础设施领域的系统解决方案与国际合作案例。
此次边会由生态环境部指导,绿色联盟、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办。来自联合国机构、国际组织及多国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的近百位代表出席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