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阳逻港(无人机照片)。拍摄于2024年12月20日,新华社照片。
时代的列车正呼啸而过,一列列中欧班列如流动的血脉,在亚欧大陆上昼夜不息。它们不再固守单一的轨道,而是灵活地穿梭于铁路、海洋与公路之间,用多式联运的创新笔触,勾勒出一幅流动的现代商贸图景。
第一乐章:公铁交响

中欧班列(越南·河内——中国·西安——匈牙利·布达佩斯)跨境公铁联运班列准备发车。拍摄于2024年3月7日,新华社照片。
2025年3月19日,一声鸣笛划破江苏海安的夜空,“中吉乌”国际铁公多式联运班列满载机械设备与塑料制品,从海安铁路物流基地启程。这趟班列经南通海关监管验放,开往新疆喀什,将在那里换装公路运输,经吉尔吉斯斯坦,最终抵达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
这是海关总署启动出口货物铁公多式联运业务模式试点后,江苏开行的首趟启运地直发“中吉乌”国际铁公多式联运班列。企业仅需一次申报全程物流信息,海关实施智能化全程监管,货物就近起运,铁路与公路实现无缝衔接。
“相较于传统二次倒装、逐程转关的模式,新模式可节省2至3天转运时间,每个集装箱平均降低约3000元口岸通行成本。”南通海关驻海安办事处主任杨占臣表示。这一模式不仅精简手续、压缩时间,更以“不换箱、不开箱、一箱到底”的便捷流程,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第二乐章:江畔华彩
在中国西部,多式联运的乐章正悄然改写地理的宿命。曾经的内陆腹地,凭借纵横交错的运输网络,一举突破山川阻隔,从开放的“末梢”跃升为合作的“前沿”。

船舶在湖北武汉阳逻港区水域行驶(无人机照片)。拍摄于2018年8月13日,新华社照片。
长江中游,武汉如龙脊屹立。这里的阳逻港,不仅是长江中上游最大的集装箱枢纽,更是武汉通江达海、拥抱世界的门户。
2025年6月6日,四列回程中欧班列先后驶入武汉吴家山站。集装箱在龙门吊的精准调度下,如音符般有序转场,经由香炉山、滠口两站,悄然汇入长江黄金水道,奏响“铁水联运”的流畅旋律。
近年来,湖北港口集团汉欧国际公司持续探索“班列+水运”的多式联运模式,让中欧班列的钢铁脉搏与长江水道的千年流淌共振出新的节奏。
“长江中下游大部分城市的出口物资在阳逻港上岸后,可转乘中欧班列(武汉)出口国外;中欧班列返程武汉的进口物资可在武汉阳逻港通过水运分拨到全国各地。”国铁武汉局物流事业部副总经理熊建说。
2025年前8个月,中欧班列(武汉)回程班列经阳逻港中转的集装箱量达18102标箱,同比跃升198%。来自俄罗斯的板材、德国的机械、中亚的粮油……各类货物沿江东去,抵达太仓、上海、青岛、大连,绘就出一幅“铁轨引江流,货通亚欧间”的现代漕运图。
第三乐章:陆海和鸣
2025年5月,一列满载希望的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从广西钦州港东站鸣笛启程。车上装载着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生产的液晶电视,它们漂洋过海,登陆北部湾,沿铁路驶向内陆枢纽重庆团结村站。

广西钦州港集装箱储放地(无人机照片)。拍摄于2025年11月5日,新华社照片。
在重庆,这批远道而来的货物经历了一场高效的“交接仪式”——渝州海关高效验放后,货物无缝衔接中欧班列(重庆),随后经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前往欧洲,全程大约需要20至25天。
“以往印尼商品只能走海运前往欧洲。如今,可以选择铁海联运模式,先走海运至广西钦州港,再走铁路至欧洲,时效更有保障。”国铁南宁局沿海铁路公司运输营销部副部长钟朝文说。
钟朝文表示,为满足航运、国际贸易、加工贸易等行业对物流的迫切需求,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已由最初1条线路扩展至24条。北部湾至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线路均实现与中欧班列的高效对接,构建起以北部湾港为核心出海口,以重庆、成都为运营中心,覆盖西部主要城市的便捷运输网络。
随着更多合作模式的涌现,多式联运的旋律也愈发激荡。如今,“中欧班列+空运”将铁路大运量与航空高时效相结合,为高附加值货物开辟快速通道……正如格鲁吉亚国家铁路公司总经理戴维·佩拉兹所言:“从单一线路到‘畅通高效、多向延伸、海陆互联’的立体国际贸易运输网络,中欧班列让亚欧交通畅行无阻。”(戴琳琳,参与调研:王松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