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灵璧县:念好黄牛养殖“致富经” “犇”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1-09-14 16:50:49

初秋时节,走进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向阳镇武圩村宏大肉牛养殖场,一派忙碌的景象印入眼帘,养殖场的6名工人分工协作、马不停蹄的忙着清扫场舍、卸货、铡草、喂料……养殖场内300多头体型健硕的西门塔尔肉牛大口咀嚼着草料,全自动饲料搅拌设备正轰隆作业中。

“目前,已出栏黄牛三批200多头,每头牛毛利润在5000元左右,除去成本及工人工资年收入四五十万元不成问题,我们根本不用担心销路问题,附近的大型屠宰厂及零星客户早早就给我们发来了订单。”养殖场负责人冉海涛一边熟练的操作自动喂料机,一边兴致勃勃地谈道。

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向阳镇武圩村积极探索产业振兴新模式,依托上级扶贫资金项目和中央、省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建设肉牛养殖场,采取“租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参股入股”形式,致力于肉牛养殖发展经济。2019年7月通过公开发包给灵璧宏大养殖场,每年租金9万元。养殖场占地15亩,总投入95万元,共有4个杨牛棚占地2900平方米,1个饲料收储棚占地400平方米。武圩村把当年资金收入采取参股经营模式,预计每年可滚动增加收入10余万元,不仅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同时增加了就业岗位,解决了秸秆收储问题,顺利实现“多赢”目标。

“我在养养殖场上班步行5分钟就到了,一天最忙也就上下午两次喂料的时候,得闲时不耽误回家干农活、接送孙子上学,特别方便”,现年72岁的武圩村村民武士勇已经在养殖场上班两年时间了,每月2500元的保底工资收入让他越干越有劲,生活也越来越有奔头了。

在谈到饲料来源时,武圩村支部书记武文兰指向不远处田地里的即将收割的成片玉米地,当地5000多亩的玉米秸秆资源丰富,过去一些老百姓焚烧秸秆,既破坏环境又浪费资源,随着养牛场规模不断扩大,这既给玉米秸秆处理提供了很好的出路,也节约了养殖场的养殖成本,探索出了种养循环农业发展的新路子!

今年以来,向阳镇为高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抢抓跨河发展新机遇,以产业振兴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途径,引导鼓励有发展意愿的大户能人从事肉牛养殖,初步形成了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动乡村振兴的良好态势,一幅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铺展开来。(黄双林)

相关推荐
榆阳区孟家湾乡:支部联建强堡垒 产业抱团促共富

近年来,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孟家湾乡通过党建引领打破村域壁垒,构建产业发展示范带联合党支部,成立三大产业联盟,走出了一条“支部联建强堡垒、产业抱团促共富”的特色路径。

农业银行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助力农民共同富裕成果发布

未来,农行将始终聚焦主责主业,弘扬优良传统,优化产品服务,提升工作质效,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金融力量。

致敬中国农民丰收节发布会召开 农行书写“金融为农”新答卷

“倾听·助力·共富 与亿万农民同心共行 致敬2025中国农民丰收节发布会”在北京召开。本次发布会以“服务乡村全面振兴  助力农民共同富裕”为主题,邀请了多位“丰收者”,通过鲜活的案例讲述农行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与农民共富,展现秋收“丰”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