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一带一路”绿色合作奋楫逐浪,持续赋予全球生态治理新动能。
六年前,来自中冶建工集团的工程师吴敬辉和同事们一道,代表中冶建工,带着国内先进施工技术和管理经验踏上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的热土,帮助当地一家百年钢厂——斯梅代雷沃钢厂完成改造与重生。
2010年,出生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的苏鲁来到了北京,开启她在中国的求学路。在同学和老师们的帮助下,苏鲁2016年学成回国,在她的家乡做起了集装箱物流生意。
英国国际关系专家基思·贝内特日前在伦敦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力量”。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让我们通过一组数据梳理10年来贸易投资领域的成绩单。
从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等领域的经验交流到推进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从绿色产能及装备制造合作到推进绿色金融、绿色贸易体系的发展,中国的绿色发展理念体现在苏吉吉纳里水电站项目的很多细节。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来,中国同“一带一路”合作伙伴深入开展航天合作。一颗颗卫星、一座座地面站搭起的“太空丝路”推动航天事业更好造福合作伙伴。
2023年3月,坦桑尼亚桑给巴尔教育部决定,将汉语课程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这个来之不易的成绩,离不开教育工作者们的努力,李丫丫便是其中之一。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深刻改变了世界,它也改变了中国。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开放,更加包容,更加紧密地与整个世界联系在一起。
“‘一带一路’:我的中国故事”演讲比赛决赛10月13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比赛从当地人视角讲述肯中共建“一带一路”的成果。
如何更好地与动物和谐相处,这是来自“一带一路”的答案。
如今,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主力军”。如何创造更绿色的未来,这是来自“一带一路”的答案。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顺应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而热烈的响应,给共建国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一批批清洁、高效、质优的“一带一路”项目点亮共建国家未来发展之路。
新华社西班牙籍记者阿尔韦托·莱夫龙曾是一名资深在华留学生。十年时间里,他先是取得了硕士学位,之后又攻读了博士学位。
看一座古城,见中和之美,走“一带一路”,通八方蓝图。
泰国正大管理学院院长颂博·玛纳琅讪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包括泰国在内的东盟各国基于优势互补开展产能合作,不断深化东盟成员国和中国在贸易、生产等多领域的合作。
显示 12423 条中的 501 到 520 条结果
上海举行第八届进博会“进博专线”发车仪式
第47届东盟峰会及系列会议在马来西亚开幕
“洋中医”中国求学记
2025赤水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