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以来,丝绸之路从“互联互通”升级为构建区域数字经济生态,“数字丝绸之路”成为带动“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增长的当务之急。
“一带一路”倡议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进而推动各国相互理解、尊重、信任。
《Limes》杂志创办人、社长卢齐奥·卡拉乔罗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阐述了中国在世界政治格局中扮演的关键角色、中国坚定推动全球化和自由贸易发展的突出贡献、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作用。
新华网第八届“纵论天下”国际研讨会近日在新华网总部举行。出席本届研讨会的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指出,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的创举,更是全球化的重要补充。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新时代中国外交强劲有利,将更加积极进取,“达而兼济天下”,自觉践行中国作为全球性大国的国际责任,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贡献。
创新是当下中国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其产生的新动能为中国经济注入新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埃及前总理、谢拉夫可持续发展基金会主席埃萨姆·谢拉夫27日在新西兰最大城市奥克兰表示,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对全球化发展面临问题的针对性回应,是一条走向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道路。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其目的之一就是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有利于实现各国联动发展和共同繁荣,包括拉美国家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已经从中国的包容性发展中收获了红利。
在库尔卡尼看来,“一带一路”倡议给中印合作提供了许多机会,为横跨陆海的互联互通提供了全新动力,将有力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以共同繁荣为初衷。问世4年多来,100多个国家及包括联合国在内的众多国际组织积极响应,一个个国际合作项目不断取得重要成果,让共同繁荣的理想逐步走进现实。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开辟了一条多边合作的新路径。这一倡议具有广阔前景,通过在各国之间乃至各大洲之间加强贸易、基础设施、投资和人民之间的联系,深化了经济一体化进程。
10月30日,由西班牙中西互利公司和中西友好联盟共同举办的第二届中西交流发展论坛在马德里皇家歌剧院主剧场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在多领域蓬勃发展中西两国友好合作关系”,超过600家来自中西双方企业、机构的代表出席论坛,共同探讨推进双边关系发展。
《中国日报》记者在采访数位海外观察家时,请他们用三个词来概括各自眼中的中国。观察家们的选择的角度各不相同,却共同描绘出了一个充满活力与可能性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愿意向世界提供中国机遇、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经验和中国借鉴,带给国际社会更加强大的正能量。十九大擘画的蓝图,让海外人士更加看好中国未来,他们相信,中国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促进世界和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参与并推进全球治理。这既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也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期待。
中国外交部原副部长、国务院侨办原副主任何亚非表示,通过建设“一带一路”,培育全球伙伴关系,进而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思想和中国方案,为解决世界性难题给出了根植于中华文化和中国国内成功治理的“答案”。
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框架内,各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对接彼此发展战略,实现优势互补,有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包容、普惠的方向实现再平衡。而这,更是中方倡导的同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尤其是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全球气候治理,不仅对促进中国自身发展有利,也将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和促进世界更好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一带一路’是一种理念,一个共同发展的网络,一座联结全球发展和文化的桥梁。”
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主要谈到“一带一路”倡议和中亚地区的投资和增长前景。他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在全球化过程当中很重要。
显示 360 条中的 61 到 80 条结果
上海举行第八届进博会“进博专线”发车仪式
第47届东盟峰会及系列会议在马来西亚开幕
“洋中医”中国求学记
2025赤水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