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初,几乎全球所有对新冠疫情暴发的关注都集中在中国。当时,美国仅7例确诊病例,意大利仅有2例。不到六周后,新冠肺炎已全球“大流行”,意大利全国封城,美国的疫情亦急速加剧。与之相反,中国已逐步控制疫情,开始复工复产。金融市场的状况也是如此。
新冠病毒大流行和随之而来的经济危机,无论在范围上还是在严重程度上,都在迅速发展。文章列举了疫情带给我们的经验教训:疫情的经济成本不菲;经济受到供需双重冲击;危机已蔓延到金融部门;危机面前人人平等;政策反应固然重要,但差异明显。
新冠病毒大流行对全球和欧洲经济造成了重大冲击。像意大利一样,大多数欧洲国家需要采取大胆的检疫和封锁措施来遏制疫情。这些措施会带来严重的经济后果,当局必须作出协调一致和大胆的回应:向国家卫生服务部门提供充足的国家资金;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支持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个人(例如个体经营者)、公司和当地社区。
新冠病毒大流行首先是一场人类悲剧。这种病毒还像一场全球海啸袭击社会,扰乱旅行,切断社区,关闭工厂,动摇经济市场。不出所料,这一重大全球性破坏力正导致能源需求下降,进而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经济低迷造成的减排往往是暂时的,随着各经济体试图回到正轨,排放可能增长。
受疫情影响,日本2020年的增长率或仅为0.2%。有评估认为,如果疫情持续一年,日本的GDP损失将达到2.47万亿日元。根据审计报告,日本可能为奥运会花费了126亿美元。日本欲借此次盛会推动旅游业发展与建筑投资。然而,新冠疫情或致奥运会延期举行。如果奥运会被取消,日本GDP增长将缩水1.4%。
新冠病毒的迅速传播以及不同国家的反应,不仅凸显了人们对公共卫生的直接担忧,还对不断发展的世界秩序及支撑它的价值观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进一步挑战全球化的同时,这场危机也为其复兴带来了希望。
在中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之际,新冠病毒开始剧烈冲击全球金融市场。原因有两个。首先是人们开始意识到疫情的经济影响有限这一早期看法过于乐观了。其次是随着意大利、伊朗和韩国感染率的急剧上升,很明显,新冠病毒的影响将不会局限于中国以及东南亚甚至非洲的贫穷国家。
疫情“背后的原因”与导致2008年市场崩溃的原因不同。自特朗普上台以来,一个个孤立的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但解决方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局限性。即使像流行病这样的亟需协调的重要问题,国际层面的政策协调也从未如此困难。简而言之,市场之所以崩溃,是因为它担心即使面对巨大挑战也无法实现协调行动。
新冠病毒具有不确定性。从技术上讲,它并不代表“黑天鹅”事件,因为以前还存在其他大流行病。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将产生持久的影响。新冠病毒在欧洲和美国扩散导致金融市场急剧调整,并促使各国采取积极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以防止经济衰退。但是仔细观察表明,这种方法可能根本无济于事。
鉴于自由贸易带来的好处,欧盟应继续强调减少自身的贸易壁垒。欧盟可以从海湾地区着手。今年是重启欧盟-海湾合作委员会(GCC)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大好时机。自从2009年双方间谈判破裂以来,海湾地区发生很大变化。双方若达成自贸协定显然将加强双边经济合作,增加双向的贸易流。
在某种程度上,新冠病毒就像是突然从天而降的钢梁,给投资者们当头一棒,股价也因此多次大幅下跌。如果是即将退休或是以炒股作为收入来源的人,这次会备受打击。但对于一些投资者而言,资产贬值或经济下滑却是机会。
作为第一个受到新冠病毒袭击的国家,中国的流行病模式和行动以及其对中国中小企业的综合影响可能为美国政府和企业提供一些有用的见解。作者认为,新冠病毒疫情首先是人道主义危机。许多人和家庭遭受了痛苦,并将受到世界范围内意外损失的影响。这将对世界的社会和政治环境及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文章基于输入-输出模型数据,分析了中欧之间全球价值链中断的直接和间接总成本,认为较小的东欧和北欧国家所受影响将最大。此外,文章还分析了疫情对各个国家经济部门的影响,认为受影响最大的行业是计算机和电子工业,其次是纺织品。
新冠病毒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卫生、社会和经济性质的问题。虽然意识到在这个早期阶段给出确定答案困难重重,但作者仍尝试阐明了三个关键的宏观经济问题。
特朗普政府的非洲战略源于对中国在非足迹以及对美非经济关系的误解。作者发现,几乎没有证据表明,中国的贸易和投资关系排挤美国的贸易和投资机会。在投资模式上,中国寻求资源的倾向表现明显,但这更多是因为非洲拥有相对庞大的、投资不足的资源禀赋,而非中国试图垄断大宗商品市场。
新冠病毒似乎正在非洲缓慢地传播,但好消息是,虽然中国是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非洲病例数量仍然很少。尽管如此,这种疾病对非洲的经济影响可能比其他地方更为严重。
近年来,中国在马格里布的参与度有所提升,引起西方国家的担忧。中国一直重视与这些国家的双边关系,同时还在中非合作论坛(FOCAC)和中阿合作论坛(CASCF)内开展工作。但是,与中国与沙特阿拉伯或阿联酋的关系相比,这种接触的战略价值有限。
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要求中国增加对美国产品的购买,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并为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便利。它并没有取消双方自2018年以来加征的关税,但降低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特朗普称协议证明了其贸易政策的成功。作者认为,采购只会人为地增加美国的出口,不会对美国产品的竞争力产生积极影响。
2月24日至2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印度进行国事访问。这是特朗普首次作为总统访问印度,但却是与印度总理莫迪举行的第五次正式会晤。两国随后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将“战略伙伴关系”升级为“全面的全球战略伙伴关系”。
随着世界经济显示出减速迹象,全球市场对衰退的担忧加剧,国际社会可能会越来越关注如何采取有效的反危机应对措施。早在2008-2009年,克服危机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大型经济体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调的财政刺激方案做出协调一致的反应。在当前情况下,有效的跨国协调条件似乎更具挑战性。
显示 12806 条中的 6501 到 6520 条结果
新华全媒+丨在世界制造业大会看机器人大显身手
安徽歙县:土楼晒秋
新华全媒+丨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开幕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