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印度的食品消费方式已经出现了需求转变,消费者更加青睐营养和经济价值高的农产品,以及肉类和奶制品。满足这种消费需求将需要农业生产多样化。为应对即将到来的粮食安全挑战,提高水和要素生产率至关重要。本文提供了可通过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生产率来实现印度粮食安全目标的政策办法。
韩国是潜在的亲密伙伴,可以为东南亚和南亚国家数字经济的实质性发展做出贡献。为此,韩国与东南亚和南亚国家需要建立全面的合作平台,而创新的小企业和初创企业应成为合作的重点。此外,韩国还必须积极参与涵盖东南亚和南亚的多边合作倡议。
印太地区是地缘政治的竞技场,也是重要海上贸易通道的所在地。全球46%的贸易以及印度50%的贸易需经过印度洋与太平洋水域。印度需要从外国进口大量的能源、食品和化肥。然而,这些货物全部由外国所有的轮船运输,每年货运费用约达520亿美元。本文认为,印度应立即改变这种情况,建立自己的运输船队。
2019年8月,美国将中国列为“货币操纵国”,它与中国的贸易战由此进入了货币和金融领域。长期以来,美国一直指责中国故意压制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以促进出口。人民币汇率问题被卷入中美贸易战只是时间问题。然而,人民币汇率不只是贸易问题,也是中美之间更大的主导权竞争的一部分。
本文重点关注与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相关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亚太地区的政策制定者、消费者和企业都应该重视的问题。它们包括:电子交易的分类和衡量相关的问题;电子商务的国家和多边治理;跨境电子商务物流;跨境电子商务的最小价值。
随着中国在全球的能源投资受到越来越多审查,中国政府宣布一系列多边倡议,旨在让“一带一路”倡议成为一份绿色倡议。其中,“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和“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最具希望,但它们也面临无法实现既定目标的风险。
工业补贴是欧盟和三边贸易部长级合作确定的加强世贸组织规则的领域。目的是遏制中国国有企业带头的某些贸易惯例,据称这会导致产能过剩,扭曲市场并破坏《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ASCM)的有效性。ASCM规定的透明度和通知义务也需要加强。在这方面,本政策简报说明了背景并解释了原因。
世界经济增速预计将在2019年降至3%,是自2009年大萧条以来的最低增长率,而2020年则将仅小幅增长至3.1%,较9月时的预测分别下调了0.1%。对于2021年,作者仍预计经济增长3.4%。如果国际贸易环境进一步严重恶化,投资则将进一步放缓,这可能会大大降低经济增速。
德国经济正在逐步复苏。去年开始的持续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工业生产大幅下降。这主要是由于全球经济环境不景气,全球经济的极度不确定性导致全球投资减少,对德国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同时,德国的投资环境也明显恶化。结果是,公司可能会在未来几个季度大幅减少投资活动。
由于关税自由化的范围非常狭窄,美日贸易协定不太可能符合关贸总协定第24条“基本上所有贸易”的规定。
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和之后,货币政策面临的这种约束尤其令人担忧,因为美联储和其他主要央行已将短期利率降至零或接近零。随着各国经济直线下滑,传统的政策手段逐渐枯竭,各国央行转向新的、未经过充分考验的政策工具,包括定量宽松、前瞻性指引等。作者认为,这些新的政策工具是有效的。
经济战争就是战争。它会引发真正的冲突。经济战还会害死无辜之人。在大多数情况下,经济战不会产生预期效果,特别是当一个国家单方面对世界其他国家采取行动的时候。华盛顿的政策制定者需要重新认识谦逊的含义。无能和傲慢的制裁政策不仅伤害美国人,也伤害其他人。
在本文中,作者评估了扩张性财政政策是否可以帮助欧洲央行实现其目标。使用十个主流模型,作者发现财政赤字占GDP的1%对通货膨胀只会产生适度和暂时的影响。在任何时间段内,扩张性财政政策都不会有效提高利率或通胀水平。
中美间的裂痕依旧很深。除贸易外,中美两国还在人工智能、数字空间和5G领域上爆发了一场技术战。中美贸易战加剧了全球经济的放缓。随着更多行业的卷入,这场冲突的成本不断上升并扰乱了全球供应链。对于印度而言,中美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可能是一个战略机会。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全球金融体系几乎崩溃,对全球增长和福利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为了防止或至少将再次发生危机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各国政府、中央银行和金融部门监管机构展开了积极的努力,以汲取危机教训并将其反映在公共政策中。改革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旨在让银行更加安全稳定的银行监管工作。
曾经在石油贸易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再也不能光靠油气资源维持发展了。这些国家必须根据外界变化进行调整,并需要采取新措施来维持发展和民众的生活水平。意识到这一问题的紧迫性,海湾国家加快了其经济多样化计划的步伐,并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了各自的计划来实现“知识经济”愿景。
虽说不是发展中国家造成的上诉机构危机,但它们或许握有一把解除危机的钥匙。维护一个分两步走、基于规则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与这些大型发展中经济体利害攸关,它们可以发挥作用,推动就拯救上诉机制展开谈判。它们可以联合起来,放弃特殊地位,以换取美国承诺不再抵制上诉机构成员提名。
从几十年来最严重经济放缓,到中美贸易和技术冲突带来巨大不确定性,中国经济正遭遇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艰难的挑战。因此,中国是否会采取更具扩张性的政策来刺激经济已经引起广泛关注。最新信号表明,尽管存在这些不利因素、债券违约率上升、经济增速降至几十年来最低水平,但中国可能不会出台全面的刺激措施。
近年来,中国对欧洲海港的投资迅速增长。这一过程在欧洲引发了一场关于中国在欧洲港口影响力不断增长的意义以及欧洲如何应对的辩论。这一过程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BRI)的一部分——特别是其海上组成部分,海上丝绸之路(MSR),也是中国在全球事务中日益重要的作用所带来的经济和地缘政治影响的体现。
本文分析了是否可以将《欧洲竞争法》更直接地应用于因获得本国政府支持而在欧洲造成不公平竞争环境的国有企业。考虑到对欧洲经济自治的影响,这个问题现在是许多成员国和欧洲委员会的优先事项。
显示 12804 条中的 6721 到 6740 条结果
新华全媒+丨在世界制造业大会看机器人大显身手
安徽歙县:土楼晒秋
新华全媒+丨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开幕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