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举办东方经济论坛或实现了三大目标:首先,向中国和亚太其他地区发出信号,莫斯科正在积极寻求通过与印度、日本和东盟国家建立联系来平衡它与北京的牢固关系。其次,再次强调了西方孤立俄罗斯的企图失败了。再次,重申了远东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仍然是俄罗斯政府的重要目标。
众所周知,现金需求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付款时的交易动机、机会成本、预防动机等等。近年来,通过各种常规工具(例如信用卡,借记卡)以及手机上的创新性便捷金融服务,无现金支付方式在世界范围内流行起来。尽管如此,许多经济体的流通现金一直在增加,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
在克服了一些复杂挑战后,吉尔吉斯斯坦成为了中亚最开放的经济体之一。吉尔吉斯斯坦即将迈入中等偏下收入国家的行列,民众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均有提高。展望未来,吉尔吉斯斯坦的主要挑战是在上述成功的基础上促进更加强劲、更为广泛的经济增长。
9月5日,美国财长姆努钦发表了一份众人期望已久的有关房利美和房地美的私有化方案。姆努钦希望政府对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支持更加透明清晰化,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模糊。他要求房利美和房地美发行的证券能够保证“完全信任和信誉”,这意味着是证券,而不是发行人由政府背书。他期望更多公司能有此类保证。
随着全球保护主义的日益崛起,加上欧洲越来越无法应对可持续发展和颠覆性数字技术兴起带来的挑战,欧洲应努力改造和恢复其在全球秩序中的地位。英国脱欧的前景虽然肯定不利于欧盟,但与此矛盾的是这开辟了新的机会,促使欧洲以更大的凝聚力面对新出现的挑战。
澳大利亚罗伊国际政策研究所发表新加坡国立大学南亚研究所研究分析师Chan Jia Hao题为《数字丝绸之路是否能提升新兴经济体的竞争优势?》的文章称,中国技术革新所涉领域广泛且持续性强。数字丝绸之路是否也能为加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新兴经济体提供长期竞争优势仍待评估。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美国)高级研究员Nicholas R. Lardy发表题为《外国企业并未大批撤出中国》的文章称,特朗普认为中国正面临越来越大的经济压力,并因此急于接受美国的贸易协定条款。正如特朗普声称美国关税正在减缓中国经济和增加失业率的情况一样,事实也未能支持他的观点。
新美国安全中心助理研究员Ashley Feng等发表题为《中美科技竞争进入新阶段》的文章称,8月,中美科技竞争进入新阶段。一些事态发展悄然预示着这种转变。美国方面还在讨论在技术和经济上与中国脱钩的相对优点,但这种讨论或已没有意义,因为中美已经开始脱钩。
美联储现在面临着一个选择。要么通过频繁的公开市场操作来固定利率,就像08年金融危机之前那样;要么保持现有体系并通过扩张资产负债表长久保证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在9月18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明美联储将会选择后者,并希望保持储备金充足以避免近来情况再次发生。
目前,中国仍然是亚洲领先的生产中心。但有趣的是,生产正向东盟和印度转移。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生产网络已开始扩展到东盟和印度。鉴于东盟和印度有着充足的年轻人口,它们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具有明显的优势。最新贸易统计数据显示,东盟和印度正在进口许多中间产品,并出口资本货物。
由于通常通过政府担保手段来借贷资金,与基础设施相关的国有企业在初期很难以商业条件进行借贷。因此,国企在为基础设施项目吸引外国融资方面面临着独特的挑战。文章认为,国企向国际贷款实体借贷面临着企业治理、透明度、能力、定价、货币冲突和法律风险七个方面的挑战。
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近期在印度建立研发中心的举动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尽管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可能在其他市场上举步维艰,但在印度,中国智能手机因其低廉的价格和服务而广受好评。
德国之声电台网站9月19日发表德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弗兰克·泽林的文章称,西方最新研究显示,迄今为止,“一带一路”倡议对欧洲经济和就业市场产生了积极影响,许多被中国投资者部分或全部收购的企业现在的情况好于以往。
太平洋岛屿上正在进行几项努力,以确保公共和私人资产不受飓风和地震等自然灾害影响。这些努力旨在减轻这类灾害每年造成的损失。不过,保险并不能代替援助。大多数岛屿严重依赖援助,无法支付与灾害风险保险相关的高额保费。它们可能需要补贴,以抵消保费并建立对保险公司的信任。
作者建议欧盟财长通过定期准备工作和更多地考虑全系统监管问题来提高金融体系的复原力。作者还认为有必要就适用于金融体系的欧盟安全架构的整合进行更广泛的政治讨论。这包括重新启动外国投资筛选框架,以确保筛选欧盟层面对关键金融基础设施的外国投资。
美国发起的持续贸易冲突和围绕英国脱欧的不确定性正在对全球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全球贸易和投资活动以及很多地方的工业产出是受影响最大的领域。然而,在许多国家消费继续支撑经济。
全球经济放缓和英国脱欧引发的不确定性影响了以出口为导向的德国经济,预计今年德国经济将仅增长0.5%。然而,由于财政政策刺激效果明显和劳动力市场发展良好,德国经济并未陷入危机。私人消费仍然是经济的支柱。
西班牙中国政策观察网站9月23日发表委内瑞拉前外交官阿尔弗雷多·托罗·阿迪的文章《亚洲:21世纪的中心》称,中国是亚洲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引擎。
世界经济发展的区域格局正在进一步快速演变。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世界经济区域格局演变的大趋势,预示着人类正在迈向“全球工业化时代”。随着交通运输通信等基础设施在全球范围内加快建设,工业化向被称为“地球岛”的欧亚大陆腹地以及非洲大陆腹地深度推进。
全球对清洁技术的投资呈现爆发式增长。彭博新能源财经的研究显示,仅低碳能源的投资就已超过2.6万亿美元。
显示 12800 条中的 7101 到 7120 条结果
安徽歙县:土楼晒秋
新华全媒+丨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开幕
首批俄罗斯免签旅客入境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