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Michael Bennon发表题为《如何提升中国“一带一路”项目的透明度》的文章称,由于巴基斯坦财政状况恶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批准60亿美元救助计划。作为救助计划的一部分,巴基斯坦同意进行财政改革。
南洋理工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新加坡)副研究员Sumitha N. Kutty发表题为《印度的恰巴哈尔港计划风光不再》的文章称,自美国重启对伊朗的制裁以来,特朗普政府豁免对印度在伊朗恰巴哈尔港投资的制裁,以保护印度的战略利益。尽管如此,印度政府的数据表明,自2017年以来,恰巴哈尔港项目并未收获新的印度投资。
布勒哲尔国际经济研究所(比利时)高级研究员Alicia Garcia-Herrero和经济学家Gary Ng发表题为《香港经济对内地来说仍至关重要》的文章称,当前的货币制度帮助香港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离岸金融中心,但如果负面冲击影响到经济,它也不会提供任何喘息的机会。
以色列国家安全研究所研究员Ofir Winter和副研究员Doron Ella发表题为《中国发展模式:可为解决埃及困境提供经验?》的文章称,在埃及制定和实施其经济改革计划时,“中国发展模式”作为一个重要的正面例子被埃及官方日益频繁地提及。
澳大利亚罗伊国际政策研究所发表尼日利亚《每日信报》助理编辑Anthony Maliki题为《日本能在非洲影响力竞争中赶上中国吗?》的文章称,最近,日本负责非洲规划的高级官员Makoto Matsumura在东京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总部接受非洲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对日本对非外国直接投资之少感到担忧。
目前,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信息环境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这一问题。本文从三个角度审视有关信息环境的研究:(i)管理者的自愿披露;(ii)法规规定的披露;(iii)信息中介,即媒体和分析师。研究表明,信息环境通过不同的机制影响努力和效率,对企业创新同时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中国资金让现金紧张的印度创业公司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然而,这一趋势引发了中国影响力在印度创业生态系统中的战略影响问题。中国在印风险投资在中美技术竞争中会发挥怎样的作用?印度的监管环境是否允许海外投资者提供有增无减的资金支持?投资者能否应对政府提出的政策挑战和国家安全问题?
新当选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计划引入“碳边境税”, 以避免欧盟减少碳排放的努力迫使欧盟企业将其活动转移到国外。但“碳边境税”到底是会引发气候保护与多边贸易体系之间的冲突,还是贸易与气候保护能够共存?作者认为,如果设计得当,“边境碳调节”(BCAs)可以改善气候而不会危及多边贸易体系。
特朗普政府已表明,发动贸易战和与中国谈判的真正重点是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确保华尔街金融公司的市场准入,以及对抗中国的产业政策。然而,特朗普政府把购买协议作为一个主要关注点,似乎说明愿意让中国通过购买行为来解决问题,而不是进行根本性的政策改革。
近日,阿根廷马克里政府宣布紧急恢复货币管制。实际上,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项新政策标志着马克里总统生涯的终结。这也证实了一个可怕的现实,即阿根廷再次成为金融上的弃儿。实际上,马克里现在的失败主要归结于其民粹主义前任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兹·德基什内尔。
2019年8月7日,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在与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会谈中暂停与印度的所有双边贸易。本文研究了印度和巴基斯坦过去五年间的药品贸易情况,以了解在两国紧张局势加剧的情况下,巴基斯坦方面为何突然会将印度医药产品排除在贸易禁令之外的问题。
9月2日,全球第一份关于“一带一路”国家绿色投资和碳排放路径的量化研究报告发布。报告基于五点建议,勾勒了促进“一带一路”低碳发展的绿色金融路线图,指出“一带一路”国家政府、国际组织、金融机构和民间机构可通过合力推进金融、投资决策的绿色化,最大程度地撬动全球资源,来加速“一带一路”国家的绿色低碳转型。
不应把人民币小幅贬值视为中国对美国发动货币战争。中美这两个竞争对手都没有互相成功发动货币战争的工具。中国央行的这种反应是中国政策制定者对来自美国的额外压力的回应,可能并不会产生理想结果,因为这种小幅贬值只会促使更多的资本从中国外流,也会部分削弱中国央行为维持经济增长而实施的货币刺激政策的效果。
事实上,由于过去几十年全球化进程迅速,经济问题正变得越来越全球化。从气候变化到技术变革加速,更不用说移民和中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全球挑战无论多大,都要超越每个国家的边界,因而需要协调。如果这些重大问题无法协调,很快甚至可能无法被讨论,毫无疑问,全球化对世界的影响最终会比协调时更糟糕。
美国从它帮助建立的国际秩序中退出,标志着国际事务出现重大转折点。作为欧盟成员国的荷兰,在一个由大国竞争所定义、强大的跨大西洋伙伴关系无法得到保证的世界中,现在必须重新自我定位。
人民币似乎再次成为中国报复美国加征关税的工具。人民币可能被进一步“武器化”,但中国应对人民币贬值保持警惕。本文介绍了中国需保持警惕的四大原因。
最近,美国在亚洲的两大盟友——日本和韩国的双边关系陷入混乱。可以理解的是,美国寻求在两个盟友之间进行调解,调解的战略理由充足。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需要依靠志同道合的盟友来抵制中国的自信行为。日本和韩国被视为美国的印度-太平洋战略的基石。两国都需要走得更远。
在东地中海国家——一个历史悠久的充斥着竞争和争端的地区——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受政治更加稳定、天然气资源更加丰富的其他地区的激烈竞争影响,使用天然气改善其经济状况的“机会之窗”可能会关闭。
与国际安全和能源政策一道,国际贸易也是过去构成七国集团存在理由的主题之一。七国集团的贸易方式传统上是基于一系列所有成员国都可以达成一致的关键原则,即反对保护主义的承诺以及基于世贸组织、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系的突出地位。但是今天这些原则越来越受到攻击。
七国集团使反对不平等的斗争成为比亚里茨峰会的一个跨领域议题。各国没有在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上步入正轨,因此有必要在实施方面进行重大变革并加快速度。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也要求采取新的方法,在多元化的世界中转向新的伙伴关系形式。
显示 12800 条中的 7181 到 7200 条结果
安徽歙县:土楼晒秋
新华全媒+丨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开幕
首批俄罗斯免签旅客入境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