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意见》,提出15条工作措施。业内专家指出,意见中的多项举措针对内外贸一体化的症结问题,对于提高企业统筹利用两个市场的能力,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在海运价格暴涨,部分原材料供应一度面临中断的背景下,我国实现了21.2%的出口增幅,成为全球经济和供应链畅通的“稳定器”。2022年出口能否继续高增长?记者实地调研了广东、山东、江苏等地的出口企业,并联动海外分社对当地消费情况进行了调研。
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迫切需要解决能源需求增长与碳减排之间的矛盾。专家分析,中俄两国在清洁能源领域合作有较大增长空间,将成为两国企业投资合作的新增长点。
印度政府近期宣布,拟投资7600亿卢比打造一项生产激励计划,以促进该国半导体产业和显示器制造业发展。此举受到该国业内人士欢迎,表示该举措将从战略上造福印度,尤其是在当前全球各国面临半导体供应短缺之际。
近日,广西汽车集团和日本ASF株式会社成功签署了“微型电动物流车委托开发及量产协议”,不仅是广西汽车产业对日合作的新突破,也为RCEP框架内构建更加紧密的国际汽车合作链贡献了新的产业思维。
14日在国新办举行的2021年全年进出口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介绍,2021年全年,我国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6万亿美元。受访企业和专家指出,2021年我国外贸超预期是“数量”和“价格”“共振”的结果。展望2022年,预计进口、出口仍有增长潜力。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2021年中国经济“成绩单”显示,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1143670亿元人民币,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这是中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10万亿元。展望未来,2022年中国经济仍有望实现稳中有进。
进入2022年,欧洲经济有喜有忧。一方面,经济复苏势头延续,欧元区经济产出有望在今年第一季度超过新冠肺炎疫情前水平;另一方面,多国通胀率创下新高,变异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毒株引发疫情“海啸”,都给经济复苏前景蒙上阴影。 通胀压力仍将持续
2022年1月20日,美国总统拜登将迎来执政一周年。回顾2021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反复、通货膨胀压力剧增、供应链中断和劳动力短缺等多重因素影响,拜登政府取得的经济成绩似乎并不能让选民满意。2022年,美国经济预计好于去年表现,但仍将面临四大增长风险。
2021年,受益中国经济率先反弹、有效疫情防控下商品供应等多重因素,中英贸易在疫情中逆势上涨。业内人士认为,虽然当前两国在部分领域摩擦犹存,但经贸合作空间仍十分巨大。
全球发展中心(美国)日前发表高级政策研究员Mikaela Gavas《欧盟“全球门户”并非控制基础设施突破性计划》一文。作者在文中表示,管被包装成中国在基础设施方面的真正竞争对手,但“全球门户”计划似乎仅是一只“纸老虎”。
作为新能源大省的甘肃,近些年立足自身的优势,不断强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新能源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连续多年为相关国家提供新能源方面的培训,推动中国新能源技术“走出去”。
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在2021年仍给世界各地经济带来冲击,但受益于中国经济率先反弹、有效疫情防控下充足商品供应、中欧班列等物流运输保障等多重因素,中欧贸易逆势上涨,体现出双方经贸合作的有效粘性和强大韧性。
中科空天飞行科技产业化基地动工、广东芯粤能半导体碳化硅芯片制造项目启动、沃森生物国际总部RNA全球产业化中心项目动工建设……近两年,广东南沙自贸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做大做强创新型产业链。
过去几年,巴西电动车市场发展迅速。巴西电动车行业协会(ABVE)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巴西电动车销量接近3.5万辆,较2020年增长77%。当前,巴西电动乘用车和轻型商务车保有量约为7.3万辆。业内人士认为,巴西电动汽车市场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为中资车企提供了充足的发展动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用工难”“用工贵”是不少制造企业的“心头痛”。记者近日在广东、江苏、安徽等地调研了解到,部分企业超万元薪资仍难吸引一线普工。制造业劳动力紧张滋生用人“灰色”产业。一些劳务中介公司“招揽”劳动力再“倒卖”企业赚取高额佣金,令企业苦不言堪。制造业“一工难求”成为行业困境。
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柬埔寨、老挝、新加坡、中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等10国正式生效。覆盖世界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RCEP生效对区域投资贸易有哪些影响?记者调研了解到,RCEP进一步促进贸易便利化,推动跨境服务贸易繁荣发展,并为多种新业态新模式带来更大发展机遇。
显示 2547 条中的 1141 到 1160 条结果
上合学子共赴文化交流之旅
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夏日
镜头连中外丨两万公里的电动之路 从扬州到布宜诺斯艾利斯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