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清洁能源经济为更多的美国人提供了工作岗位。本文概述了在清洁能源领域工作的美国人的数量和岗位所在地的最新数据。据美国能源部估计,在2016年年初,约800000美国人供职于低碳排放技术行业。太阳能是国内就业增长最快的行业。风能领域也在迅速扩大美国的就业市场。
汽车燃油经济性标准一直是美国减少轻型车油耗政策的基石。2011年和2012年,这些标准显著发展,目的是到2025年石油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大幅减少,这与美国长期政策目标一致。然而,作为一种政策方法,只注重效率而非终身油耗的标准会造成不必要的高成本,却不能按保证节省石油。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简称欧佩克)已无法再像过去那样控制石油价格。沙特现在正考虑是否在5月欧佩克召开会议时延长石油减产协议期限。伊朗——未被要求减产的欧佩克成员国——毫无疑问希望其他成员保持产量不变。它们可能会这样做。但最终,它们向市场供应的石油减少可能不足以把油价维持在、甚至接近50美元水平。
各国在巴黎承诺实施的各项政策将帮助提升透明度,让协调各项政策促进该曲线进一步拐弯成为可能。虽然世界主要能源消费者仍在发达工业化国家,但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有许多重要经验。全球变暖问题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了解哪些措施奏效以及国际政策协调如何促使排放曲线转弯将是决策者面临的核心挑战。
美国电网长期以来被认为是重大网络攻击的一个合理目标。除了电网对美国社会运行的内在重要性,美国经济的所有16个部门都依赖电力。切断电网或以严重方式干扰电网都可能严重损害美国。为保护电网不受网络攻击,特朗普政府应首先专注于创建一个信息共享系统。
作为世界上页岩油技术先进国,美国独立于OPEC和其他传统产油国之外,而且构成了全球油市的大杀器。走过艰难危机期的美国市场,又迎来了坚持美国优先的特朗普时代。新经济周期似乎迎来了新景区的曙光。但全球市场也面临着更大不确定性,产油国估计还要再过一段苦日子。最大的困扰依然是美国,最大的利好也可能来自美国。
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能源独立”与关于“经济增长”的行政命令有着明确的目标,即逐渐弱化国内的气候行动,且可能成为美国逐渐从《巴黎协定》中抽身的第一步。此举并不令人吃惊,但对于防范灾难性气候变化的全球举措及已在奋力应对极端天气的贫穷国家而言,这一做法可谓具有毁灭性影响。
美国否决《采掘业透明度倡议(EITI)》以及早前国会对《卡丹-卢格修正案》的反对表明,美国政府帮助遭受“资源诅咒”行业进行改革的承诺业已褪色。此时放弃EITI不利于美国企业和那些正努力把它们的“资源诅咒”变成祝福的国家。
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发布行政令,试图废除奥巴马政府制定的气候和清洁能源倡议,但这会影响美国整体的气候战略,在较长时间内让温室气体排放达到必要的水平会变得更难、代价更高。
2016年北部的火力发电厂关闭后,南澳大利亚经历了一系列停电事件。近期,特斯拉电动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伊隆·马斯克(Elon Musk)承诺在南澳大利亚安装电池系统。但是,单凭这一个项目还不足以防止极端天气造成的停电事件。
在本文中,作者探讨了极具争议的新兴话题——水资源盗窃与走私,以及导致全球各地出现有问题的非法水市场的政策失误。作者把一切违反现有规定的取水行为定义为水资源盗窃,违反现有规定的水资源运输和配送为水资源走私。
淡水对人类健康、社会发展、和平,以及世界各地经济增长都必不可少。但在很多地方,对很多人而言,清洁淡水稀缺。目前的供需趋势明显表明,未来在更多地方,获得清洁淡水将更具挑战性。因此,在全球许多困难的国家,水资源(短缺)对社会、政治和经济体系的破坏力甚至会比现在更大。
沙特阿拉伯2015年12月宣布调高汽油价格。作者分析了对此次价格上调对社会福利增长的贡献。分析结果表明:在沙特,汽油需求基本不受价格影响,目前可选交通方式的缺乏,特别是在城市内部,是原因之一。汽油价格对沙特社会福利净增长的贡献约为该国2015年国民生产总值的0.1%。
至少在过去6年,全球石油供应都超过了需求,还有大量的石油库存在增加。在此背景之下,所有的产油国都有必要认真执行减产协议。尽管协议的有效期只有六个月,但如果期待油价大幅上升,石油减产持续的时间需要更久。
可再生能源在减缓气候变化和保证长期能源供应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问题可能迫使政府为可再生能源的投资提供激励。这种激励可以是给予消费者税收减让使之购买可再生能源产品,或者给予可再生能源技术制造企业拨款、基金、奖赏等激励。
澳天然气生产销售面临两大矛盾,一是澳大利亚国内市场天然气价格比较低,能源商难以获得较高回报,这会抑制能源商进一步投资的能力和意愿。二是澳大利亚天然气销售缺乏统一的亚太能源市场,由于没有完全打通销售渠道,导致天然气上游投资有一定限制,但是本国气田产能又是相对过剩的。
中欧与东南欧天然气联通(CESEC)行动计划是欧盟委员会及其成员国在实现中欧、东南欧(C&SEE)能源体系一体化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政绩。中欧、东南欧天然气联通为加强区域和更大范围内的欧洲能源安全已做出巨大贡献。中欧、东南欧区域具备以低成本提升能源效率、推动可再生能源和新技术发展的潜力。
我们正在步入清洁能源颠覆的新时代。越来越多的政府意识到可再生和可持续能源的重要性。问题在于如何巩固并发展清洁能源变革?将产生哪些地缘政治结果?首先,需强调加速增加可持续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消费中比重的重要性;其次,我们需要力争逐步淘汰基于碳的燃料。
国际能源署(IEA)对石油供需的预测是基于布伦特原油的未来走势和未来曲线,全球石油需求预计每年平均增长约120万桶,并将在2019年超过每日需求100万桶,其中中国和印度将占增长量的46%。报告预计未来六年的需求将达到高峰。
在2014年的G20峰会上,世界各国领导人首次达成一致,认为现存的国际能源架构已经过时,需要改革。澳大利亚应该在推动相关探讨、确保实现具体成果方面起到引领作用
显示 1818 条中的 1681 到 1700 条结果
“新红专”轮亮相海口
新华全媒+丨北京发出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中老铁路加强养护迎暑运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