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太地区在法国外交政策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这与中美之间的竞争将威胁其海外领土主权的担忧有关。法国还想强调其将欧盟塑造成超级力量以及促进与印太地区选定合作伙伴经济交流和防务合作的雄心。法国的印太战略与马克龙关于重建法国作为全球大国角色的叙述相吻合。
预计2021年德国GDP增长2.4%,2022年将增长4.8%。预计今年的消费价格将上涨3%,2022年将上涨2.5%。2022年公共预算赤字可能会从今年的4.9%下降到2.1%。鉴于名义GDP强劲增长,2022年政府债务占GDP的比例预计将从2021年的71%下降到67%。随着产能利用率的恢复,新冠危机的经济影响将逐渐消除。
尽管遭到疫情破坏,全球价值链和全球化并没有消失,只是出现了一些调整。随着私营部门和政府寻求缩短生产线并为未来危机建立缓冲,供应链可能会变得更加区域化,将来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区域性生产线。
应对混合威胁已成为欧盟和北约议程上的优先事项。欧盟和北约在该领域产生了哪些具体成果?本报告分析了迄今为止取得的进展,并基于分析提供了进一步改善欧盟-北约在应对混合威胁领域合作的想法和建议。
许多迹象表明,西方仍有维持现状的老本。美国及其盟国仍是世界领先的经济体,仍然掌握关键技术。虽然中国正在快速追赶,甚至在某些地方实现了超越,但中国的成就并不意味着西方相应能力的自动消失。
不久前还主导世界的美式自由资本主义思想眼看着几乎“归零”。中国展示了另一个可以成为“时代精神”的大思想。有国家特色的社会主义能够在欧洲、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的许多国家取得胜利。
2019年,德国的经常账户盈余为2900亿美元,为世界最大。德国的经常账户盈余一直未有缩减:2011年至2020年,它从未低于GDP的6%,并连续6年保持在7%以上。这样的水平对于一个西方国家来说是非常不寻常的。
疫情加剧了先前存在的社会经济不平等,对发展中国家的负面影响尤其严重。有效的欧盟发展政策应对措施需要超越即时响应,在平衡短期复苏和向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长期转型方面面临更复杂的挑战。本文评估了欧盟机构和成员国在定义应对疫情及其影响的发展政策方面的偏好。
本研究论文是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与来自亚马逊地区和国际社会的利益相关者进行的一系列对话的结果,有助于深入探索对该地区的多样性意见,并形成最有效的干预措施。
今天德土之间相对轻松的气氛以及两国关系在德国竞选活动中未被提及并不意味着塑造未来对土耳其的外交政策将是一件容易的事。安卡拉正在向欧盟提出多项要求。现在将由德国新一届联邦政府来表明其在这些问题上的立场。
培植肉技术无需宰杀动物,只需要从动物身上提取一小块肌肉组织就可以在实验室制造出相当于50 头猪的肉。培植肉不含饱和脂肪,不含抗生素和病原体,比工厂化养殖所消耗的水和土地资源少了90%。但专家对培植肉产业发展前景存在分歧。
全球食品价格出现10年来最大涨幅,一个备受关注的指数5月上涨40%,加剧了人们对最初因大流行病的破坏作用而出现的通胀将要加速的担忧。通胀高企将打击主要食品依赖进口的穷国。对富国来说,原材料成本只占在超市和餐馆所支付产品总价的一部分。但原材料价格急剧上涨,雀巢和可口可乐等大公司都表示,它们将把涨价转嫁出去。
联合国专家估计,全球家庭所购买的食品中约有17%被倒进垃圾箱。食品浪费问题还会引发生态后果,食物垃圾会产生破坏臭氧层的温室气体。法国政府对销售剩余食品的商家采取“赏罚并用”的办法,如果商家把剩余食品捐给慈善机构,它将享受可观的税收优惠。此外,日本等国开始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来帮助解决食品过剩和浪费问题。
欧盟对人工智能的监管可能会成为世界上第一套管理新兴技术的综合规则。该人工智能法律框架具有灵活性。然而,该法规也可能会减缓人工智能发展的步伐,降低欧盟企业的竞争力,也可能会阻碍包括波兰公司在内的企业进入共同市场。
在过去30年里,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就。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对世界脱贫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从1990年到2013年约有7亿人摆脱贫困,占全世界脱贫人口的70%。5年前,中国计划重振并扩大丝绸之路,将促进和平写进规划,这在世界范围内是独一无二的。 这让西方更加混乱。
一项研究显示,随着气候变化导致物种减少,鸟类的“歌声”正逐渐变得悄无声息,且不如过去那般高低起伏、悦耳动听。该研究首次大规模地重建了过去25年来鸟类在20多万个地点创造的声音景观。
需要建立全球合作和遏制冲突的新机制,否则丛林法则将占上风。关于行动限制,一旦实现群体免疫,缩减移动设备上的接触者追踪应用程序将大大有助于在新机制下恢复个人自由。
进入21世纪,没有比中国崛起更大的变化。全球力量正在不可逆转地从西方转移到东方,中国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尽管在和平与战争之间做出选择并不完全取决于北京,但今天的中国无疑处于更好的位置来塑造环境和避免战争。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导致人们死亡的不是气候变化,而是贫困。中国政府不会采取任何行动来破坏它继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使命。因此,中国的最新五年规划为自己设定的碳减排目标不是以绝对值,而是以单位GDP来计算的。 我并不是中国的粉丝,但很抱歉,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是对的。
中国可能成为能源转型的最大赢家。例如,改用可再生能源将降低中国的战略脆弱性。中国石油需求的70%依靠进口,近年来这一弱点也被称作“马六甲困境”,而改用可再生能源将降低这种脆弱性。
显示 5656 条中的 2761 到 2780 条结果
中亚首条轻轨线路首批司机培训在津完成
中欧班列(成渝)今年前7月运输进出口货物超28万标箱
我国外贸月度出口、进口连续3个月双增长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