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智库“未烧尽的煤”研究组织发布报告称,中国绿色技术出口在2024年帮助进口国碳排放量降低1%。
过去十年,中国的海外贷款越发具有商业性。
随着全球科技竞争加剧,数字保护主义明显上升。各国政府在急于实现“科技主权”的过程中,有可能陷入一场徒劳且危险的孤立游戏。
随着半导体和人工智能等领域技术主导权竞争的加剧,创新已从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转变为维护国家安全的工具,产能过剩问题也由此日益凸显。
中国仍有可能在未来10年将排放量减少30%,这将带来巨大经济收益,尤其是在全球能源持续转型的情况下。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愈发注重绿色与可持续,更多中小规模的项目将致力于应对气候变化与能源危机。中国面向东盟国家的资金投放,也将逐步向可再生能源和清洁技术倾斜。
本报告重点关注南部非洲发现的关键矿物,包括铜、钴、石墨、锂、锰、铬、铂族金属和钒,并分析了该地区10个国家的价值链。
尽管欧盟已与多个非洲国家签署了关键矿产协议,本地增值项目的推进却仍然缓慢。尽管非洲国家怀有雄心勃勃的消费品制造计划,欧盟更多地将非洲定位在矿产初级加工层面。
中国汽车工业早已超越仅出口廉价小型车的阶段。凭借创新和令人印象深刻的技术,中国汽车制造商比亚迪正在树立新标杆。
世界正加速进入以人工智能、大数据、自动化为代表的智能技术时代。通过深化合作,中俄有望引领非西方国家在智能技术领域实现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目前约有5万名印度学生在德国留学,是德国最大的国际学生群体,主要集中在工程和计算机科学领域。
中国总是能在各方面给外国游客带来文化冲击。常常能看到外国的短视频博主分享他们在中国的经历。来自西班牙里奥哈的年轻博主莱尔·戈麦斯就是其中一位。
中国推出了由人工智能操控的无人驾驶拖拉机——鸿鹄T70。这款创新产品同时反映了中国发展的两大趋势:一是对新技术的依托,二是农村地区的发展。
然而,尽管中国农村社区组织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态度积极,但资金与专业人才的短缺仍是当前面临的严峻挑战。
尽管日本本土矿产资源匮乏,但其在从电子设备等城市矿山中回收关键矿产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确保冶炼能力已成为日本经济安全政策的一个重点。
中国中高端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选择本土品牌而非西方品牌。
中国与拉美的关系依然前景广阔。双方存在很强的互补性。中国在该地区的投资并未停止,而是正转向一些新的方向。
近年来,中国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采取了务实且多管齐下的策略。
在高排放情景下,到本世纪末,与高温相关的住院治疗的经济成本每年可能达到52亿美元。
02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高级别政治论坛7月23日闭幕,结束了近两周关于2030年议程及其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进展情况(或缺乏进展)的激烈辩论和讨论。
显示 5656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中亚首条轻轨线路首批司机培训在津完成
中欧班列(成渝)今年前7月运输进出口货物超28万标箱
我国外贸月度出口、进口连续3个月双增长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