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专家估计,全球家庭所购买的食品中约有17%被倒进垃圾箱。食品浪费问题还会引发生态后果,食物垃圾会产生破坏臭氧层的温室气体。法国政府对销售剩余食品的商家采取“赏罚并用”的办法,如果商家把剩余食品捐给慈善机构,它将享受可观的税收优惠。此外,日本等国开始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来帮助解决食品过剩和浪费问题。
欧盟对人工智能的监管可能会成为世界上第一套管理新兴技术的综合规则。该人工智能法律框架具有灵活性。然而,该法规也可能会减缓人工智能发展的步伐,降低欧盟企业的竞争力,也可能会阻碍包括波兰公司在内的企业进入共同市场。
在过去30年里,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就。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对世界脱贫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从1990年到2013年约有7亿人摆脱贫困,占全世界脱贫人口的70%。5年前,中国计划重振并扩大丝绸之路,将促进和平写进规划,这在世界范围内是独一无二的。 这让西方更加混乱。
一项研究显示,随着气候变化导致物种减少,鸟类的“歌声”正逐渐变得悄无声息,且不如过去那般高低起伏、悦耳动听。该研究首次大规模地重建了过去25年来鸟类在20多万个地点创造的声音景观。
需要建立全球合作和遏制冲突的新机制,否则丛林法则将占上风。关于行动限制,一旦实现群体免疫,缩减移动设备上的接触者追踪应用程序将大大有助于在新机制下恢复个人自由。
进入21世纪,没有比中国崛起更大的变化。全球力量正在不可逆转地从西方转移到东方,中国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尽管在和平与战争之间做出选择并不完全取决于北京,但今天的中国无疑处于更好的位置来塑造环境和避免战争。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导致人们死亡的不是气候变化,而是贫困。中国政府不会采取任何行动来破坏它继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使命。因此,中国的最新五年规划为自己设定的碳减排目标不是以绝对值,而是以单位GDP来计算的。 我并不是中国的粉丝,但很抱歉,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是对的。
中国可能成为能源转型的最大赢家。例如,改用可再生能源将降低中国的战略脆弱性。中国石油需求的70%依靠进口,近年来这一弱点也被称作“马六甲困境”,而改用可再生能源将降低这种脆弱性。
多年来,各国都在为“外太空”军事化和建立新的太空力量而展开竞争。这场竞赛正在对技术、战争战略和国际关系产生影响。本文对目前在太空活动方面经验最丰富的六个国家进行了分析。
在2021年7月前,欧洲央行设定的通胀目标为“接近但低于2%”,多年来欧元区相对较低的通胀率远低于这一目标,但却在今年夏季跃升至3%以上。9月欧元区通胀率升至3.4%,为13年来的最高水平。
早在疫情暴发前,美国与中俄的关系就已受损,欧盟内部关于是否有必要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讨论也已如火如荼地展开。在全球健康危机期间,保持国际团结至关重要。然而,大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不仅持续存在,而且成倍加剧。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全球经济的长期脆弱性,其中很大一部分与高科技和人力资本相关部门有关。与“黑天鹅”和气候变化等“已知的未知因素”相反,与人力资本开发相关的脆弱性至少更容易处理,并且可以通过协调一致的经济政策和战略来缓解。
疫后世界不会由中美对抗的结果决定,也不会将世界分裂成两个相互竞争的阵营。展望未来,希望美国能够调整自己,接受多极化的世界新秩序。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还肩负着与俄罗斯、欧盟以及地球上的每一个其他国家一起,共同促进和维护世界持续和平、发展与繁荣的责任。
全球能源脱碳转型将从根本上改变欧盟对能源、原材料和新技术的依赖。欧盟需要管理这些依赖关系,同时保持成员国之间关于“欧洲绿色协议”的脆弱共识,并实现其全球气候领导地位的雄心。
欧盟于2021年9月16日正式发布印太战略,该战略以2021年4月的提案为基础,反映了欧盟在印太稳定中日益增长的利害关系。本政策简报审查了欧盟为印太地区设想的已宣布目标的主要障碍和机遇。
当前10年,气候灾害预计会产生越来越严重的破坏性影响。虽然许多危害现在可能是不可避免的,但适应行动有可能在区域和全球层面限制最坏的预期气候影响出现。本文评估了决策者在未来10年最应该关注哪些近期气候危害和影响。
法刊称2041年人类饮食习惯将发生巨大变化。AI可以为人类提供个性化食谱,餐桌上也将出现人造肉,机器人取代微波炉。农业出现革命,集约型畜牧业终止。更加环保的农业系统下视频成本上升,政府需为弱势群体制定补助政策。
疫情中,人们不得不居家远程办公。工作与家庭之间的界限开始模糊,远程办公人员依赖糖和饮料获得积极情绪,饮用咖啡提神。因此,疫情期间办公更需注意正确饮食及健身。
联合国发布的数据报告显示,全球粮食价格于9月创下了2011年以来的新高。在过去一年内,全球市场食品价格上涨近1/3。涨幅最大的食品类别为植物油、谷物、糖和乳制品。专家认为首要原因是新冠疫情。专家表示,防疫限制打破了食品市场供需平衡。此外,随着石油和天然气价格的上涨,货物运输价格也明显提高。
世界并没有完全处于去全球化时期,新冠肺炎疫情、国际犯罪和气候变化等现象证明了全球合作和互联互通的持续相关性。最好将这个问题理解为全球化和去全球化力量之间的平衡问题。
显示 5704 条中的 2821 到 2840 条结果
上海举行第八届进博会“进博专线”发车仪式
第47届东盟峰会及系列会议在马来西亚开幕
“洋中医”中国求学记
2025赤水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