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美国)2022年3月29日发表专家Dennis Blair等题为《中西方技术脱钩对网络安全的影响》的文章称,中国和西方技术领域分歧是网络安全担忧一个关键因素,需要世界各国政府和私营部门关注。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美国)多边网络行动委员会(MCAC)对现有倡议和研究进行评估,并提出建议。
全球发展中心(美国)非常驻研究员Richard Sullivan等在《中国、西方与全球卫生安全的未来》一文中,探索了中国在全球卫生治理和国际合作中的领导地位,并分析了全球卫生安全的未来。
中国与欧盟间的安全合作一直是一个广受关注的问题。过去10年中,随着中欧双边对话的增多,安全合作作为促进双边战略融合的一个政策领域日益受到重视。值得关注的是,中欧双方已有一定安全合作经验,携手应对特定威胁——无论是战术配合(如合作打击索马里海盗),还是外交协调(如伊核协议上的合作)。
中国是农业国际物流供应链的重要参与者。中国日益城市化的人口的粮食安全成为该国的关键问题,政府鼓励使用新技术来促进、监测和确保粮食供应。这些技术措施有时超越了边境,在新的全球地缘政治关系中变得至关重要。
2022年2月4日,中俄元首会晤并发表重磅联合声明,双方还签署一系列合作文件,其中包括中国石油集团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签署中俄远东天然气购销协议,以及中国石油集团与俄罗斯石油股份公司签署保障中国西部炼厂供油的原油购销合同补充协议。
在试图将其政治和经济影响力扩大到加勒比这个具有战略重要性的地区时,中国决定设立中国-加勒比防灾减灾资金。
过去五年间,供应链脱离中国的多样化举措“很普遍”,但新变数正在不断改变这个进程的节奏。考虑到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地位,事实证明“脱钩”不切实际。
汉语,特别是普通话,正在国际上全面蓬勃发展。尽管英语仍然是最重要的全球化语言,但汉语正逐渐向国际关系世界敞开大门。
拜登政府批评中国对美国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力,称中国政府仍必须做出“全方位的根本性改变”,以改善对美国专利、版权和商业秘密的保护。
随着美国开始加大实施利率紧缩政策的力度,中国越发担忧资本外流和人民币贬值压力增大。很多人在问:中国做好应对准备了吗?在过去两个月里,受市场预期美联储将进一步加息、奥密克戎疫情以及冲突的影响,一些投资者已经在从中国撤资。
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校区的中国问题专家希娜·格雷滕斯说:“美国对亚洲的贸易政策确实出现了真空。亚洲正在推进区域贸易一体化,在某种程度上愿意将中国纳入其中,而美国在很大程度上是缺席的。”
中国2021年对私营企业实施监管限制的浪潮,被视为向新经济体制的决定性转变,在这一体制中,国有企业发挥着更大作用。但中国的私营部门真的被压垮了吗?作者进行的一项研究讲述了一个不同的故事:中国最大私营企业的扩张速度快于国有企业。
近期,美洲对话组织与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中心共同举办一场公众活动,探讨中国和拉丁美洲经济关系主要趋势。
在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中国正采取进一步措施,通过增加获得认证的育制种基地的数量来打破本国粮食生产的瓶颈,争取实现种子自给自足。
很少有公司会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一样把如此大一部分的收入用于研发,因为对华为来说,研发新技术事关挫败美国对其实施的严厉贸易和投资制裁。
新首都项目能否吸引更多的中国投资?该项目无疑可以为中国在道路、水坝、电力、清洁水、公共交通、住房等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带来新的机遇。
成功的净零能源转型需要平衡一些优先事项,以维持经济增长。鉴于此,本土探讨了以下问题:什么因素促使中国更加重视能源安全?中国是否放弃了减少碳排放的承诺?中国新的平衡战略会影响其气候目标吗?沙特阿拉伯在平衡中国能源安全与气候目标方面的作用是什么?
商品出口稳健增长,对经济复苏和工业发展构成强有力的支撑,推动能源需求逐步回升。政府出台了灵活性更强的能源管控政策,防止因碳减排而导致的拉闸限电和暂停生产。此外,推进工商业用户电价市场化改革,通过提高定价水平,助力发电企业。
中国的电动汽车正走出国门,驶向全世界。据官方统计,2021年中国乘用电动汽车出口量是上一年的2.6倍,达到499573辆,排在世界首位,是排名第二的德国的两倍多。
2022年4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稳定法》草案,以整合一系列旨在管理中国金融业风险的行政法规。这部法律条款中,特别令人感兴趣的是计划建立金融稳定基金,该基金将得到中国人民银行流动性支持,以分散金融稳定风险。两大央行的政策分歧将对两国增长前景、国际金融市场和资本流动产生不同影响,特别是对新兴市场。
显示 8225 条中的 3481 到 3500 条结果
首批俄罗斯免签旅客入境
重庆中亚班列去程今年前8月发送货值近6亿元
新华全媒+丨服贸会上的科技新看点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