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越来越依赖中国的观点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普遍说法,但这个概念在整个欧洲大陆是如何理解的呢?今天的欧洲显然正在寻求开放和安全之间的平衡——在相互依赖带来的好处和减少依赖的脆弱性之间。这不仅仅是一个与中国有关的进程,它还将从根本上影响与中国的关系。
文章首次使用企业级海关数据研究“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出口问题,从企业层面细致分析了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情况,以及这些企业在所有制类型、产品种类、原产地和贸易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中国正努力成为国际标准制定主导者,数字丝绸之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中国在技术开发和塑造国内外市场标准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主导作用。
中国通过大量资本流动、贷款和投资,在加勒比地区开辟了贸易通道。仅在过去两年里,就有十几个加勒比国家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加勒比国家进行战略投资,与加勒比国家的政治联系日益密切,直到最近双方关系深化才引发关注。
如果在未来几年俄罗斯继续被视为对欧盟的主要安全威胁,那么欧洲对中国的态度可能会越来越不关注价值观或经济竞争,而是关注中国与欧洲地区安全的相关性。
在俄罗斯与欧洲经济关系破裂之际,中国正在成为最重要的外贸伙伴。世界工厂需要不断获得资源,而俄罗斯有足够的资源。专家指出,在可预见的未来,没理由认为中国对资源的需求会大幅下降。
尽管存在紧张关系,但美国和中国必须想办法在部分太空利用问题上开展合作,哪怕不是全面合作。
过去10年中,全球关税自由化取得了进展。然而,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的农业生产者和贸易商仍面临着根深蒂固的监管障碍。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给中国经济造成冲击。不过,中国经济很快复苏。到了2021年下半年,受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疲软的拖累,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放缓。预计2022年上半年经济增长仍将乏力,需要加强政策对经济的支持,以促进2022年的整体增长。
本文聚焦印度“向东看”政策,探讨印度想用软实力来抵消中国在地区接触中的硬实力优势的努力。
随着各国通过更严格的投资筛选和外国直接投资标准来加强防御,政策制定者应意识到新流程存在产生计划外后果的风险。这包括在阻止整体外国直接投资方面产生寒蝉效应,这有可能加剧宏观经济失衡并损害该国作为投资目的地的声誉。
过去数十年,印度政治精英很好地掌握了在多极间维持平衡的微妙艺术,学会了利用大国分歧为本国利益服务。
战争重新回到欧洲之际,欧洲应当找到合适的态度与北京对话。封闭且实施了新冠清零措施的中国,最终会重新开放边界。我们需要找到合适的立场,以便中国能继续成为我们潜在的、建设性的合作伙伴,双方的关系就是要更加平衡、实现双赢。
中国3月份的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仅上涨1.5%,而2021年全年CPI同比上涨0.9%。相比之下,美国3月份的年通胀率为8.5%,是198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从《京都议定书》到《巴黎协定》,国际聚会越来越频繁。通过在气候议程和向清洁能源转型方面开展合作,毫无疑问,中国和欧盟是走向全球绿色未来之路的关键角色。关键问题是:如何扮演这一角色?作者认为,中欧双边关系有望改善国际社会对生态危机的反应。
如今,距离即将决定杜特尔特的继任者的大选仅有数日之遥。分析人士说,菲律宾有机会调整与两个大国之间的关系——而大选结果可能改变亚洲地区的均势格局。
只有在美国和中国合作应对的情况下,从全球变暖到解决下一次金融危机等一系列广泛的关键性问题才能得到补救。两国都有能力阻止对方的倡议,从而实际上妨碍全球的总体进步,因为两国加在一起很快将占到全球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
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RCEP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因为它是东亚第一个将本地区三个主要国家(中国、日本和韩国)包括在内的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可以鼓励中国与日本在投资方面展开合作,并且在本地区形成双赢局面。
德清是中国东部浙江省湖州市下辖的一个县,在建设国际化现代山水田园城市的过程中,它一直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中国建立了一个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其理念是通过建立良好关系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共同利益。中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也是一种和平与和谐的理念,如果将其用于制定方案和政策工具,将为联合国的工作做出巨大贡献。
显示 8334 条中的 3561 到 3580 条结果
上海举行第八届进博会“进博专线”发车仪式
第47届东盟峰会及系列会议在马来西亚开幕
“洋中医”中国求学记
2025赤水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