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今的人力资本水平远远落后于成功的现代化经济体在迈向高收入阶段之初的水平。中国目前只有约30%的劳动力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是所有中等收入国家中最低的。解决中国人力资本危机的关键在于农村青年,他们构成了中国未来劳动力的主体。
英国《金融时报》最近报道称,欧盟正在为即将上台的拜登政府准备一份提案,该提案设想全面加强跨大西洋合作,部分目的是对抗中国的全球影响力。作者认为,该议程应包括有关如何协调工作和集中资源,以便为非洲伙伴提供更有意义发展机会的清晰思考。
英国是欧洲三大国家中唯一没有宣布“印太战略”的国家:法国、德国和欧盟已经相继推出或制定自己的“印太战略”。尽管英国在这方面似乎落后,但更深层次的研究表明,英国自身向印太地区“倾斜”的基础已经形成。
新冠肺炎疫情导致源自中国的价值链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中断以及关键医疗产品的稀缺,而生产国实施的出口限制措施的增加对此没有帮助。对欧盟来说,这提出了一个重大问题:世界上工业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地区兼最大的出口地区如何变得如此依赖中国出口的大量产品,哪些行业受影响最大,以及为什么会这样?
2020年9月,中国宣布了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鉴于中国近年来一直是地球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30%左右,中国实现脱碳将对全球缓解气候变化的努力作出重大贡献 。当然,中国将不得不重新平衡其经济。
40年来,中国保持了年均10%左右的增长率,但这种众所周知的高增长正在走向终结,其原因既有国内因素,也有全球因素。在分析中国未来几十年的前景时,有三个挑战尤其引人注目:从劳动力过剩社会转变为劳动力稀缺社会,主要增长动力从投资转向创新,以及中国的全球地位从正在崛起的大国变为真正的大国。
如果美国比东南亚国家更希望展开接触,或者如果华盛顿认为自己可以在不必特别努力的情况下轻松重返该地区的话,那么跨太平洋关系将会难以维持。华盛顿和东南亚的领导人都需要管控自己和对方的期望,以便使合作能够运转起来。
多年来,中国的银行、企业和政府实体一直寻求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投资环境和政治体系接触的新途径,无论是通过收购战略部门的资产,还是通过培养各级政府和社会关系。最近,中国推动了与该地区接触的“多层次”方式,为商业交易和政治交流创造了新的途径和机会。
在尼泊尔,中印竞争持续加剧,给该国政治制造了一定动荡。以美国为首的域外国家也对尼泊尔兴趣勃勃,试图介入。例如,美国千年挑战公司(MCC)提出的价值5亿美元的援助,正等待尼泊尔议会批准。许多人认为,这一援助旨在对抗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这种动荡局势下,印度最近主动寻求与尼泊尔改善关系。
尽管欧盟和美国仍然是非洲的重要伙伴,但它们不再是非洲的唯一参与者。新的参与者已经认识到非洲的潜力,并在努力使其对自己有利。过去几年,广受非洲国家欢迎的中国、俄罗斯和土耳其在稳步扩大在非洲大陆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因此,欧盟和美国必须调整其政策和方法,以适应非洲正在发生的新现实。
迄今为止,美国一直是数字技术的全球领导者,但过去20年来,中国采取了各种措施,既使自己免受美国技术主导地位的威胁,又在全球范围内增强了自己的数字影响力。华盛顿和北京似乎相信,数字支配地位将带来更广泛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力量。
湄公河下游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但地区国家缺乏现代基础设施,亟需基础设施投资。自然而然,“一带一路”倡议引起了湄公河下游国家的极大兴趣。对于中国而言,湄公河下游地区也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为该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且中国希望通过该地区加强南部省份与东南亚之间的联系。
中美两国应对疫情的方式将对疫情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两国应明智地让世界各国以可承受的价格获得疫苗。然而,具体是哪些国家获得疫苗,何时获得,以及与疫苗相关的外交措施,都还有待了解。中国应进一步推进“健康丝绸之路”建设,利用“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提供医疗保障,并提供健康监测技术。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在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活的所有领域系统性促进了数字技术应用。这不仅使中国成为领先数字大国,也让中国在全球创新领导力竞争中确立了国际竞争力。网络主权概念是中国数字高科技方法的基础,它塑造了其国内政策以及国际层面的数字和网络外交。
9月初德国政府推出印太地区政策指南,即德国未来在印度和太平洋地区发展的政策。该文件旨在形成德国在这一对世界经济日益重要的地区采取行动的基础,许多国家的政治和安全利益在此交汇。但是,指南的核心是对德国外交政策的一项基本挑战做出回应:重新定义与中国的关系。
美国感觉到,中国正在政治、经济、军事,尤其是技术上迎头赶上。美国又遇到一个可能危及其全球政治霸权的制度竞争对手,这还是冷战结束以来的首次。拜登将这个亚洲国家称作“厉害的竞争对手”。
过去30年来,中国和印度都跻身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在扶贫方面,两国的成就是惊人的。这两个国家已经令大约10亿人脱离贫困,其中中国贡献了这个数字的四分之三。 然而,虽然30年前这两个经济体在很多方面是相当的,但现在情况已经不一样了。在几乎每一个社会和经济方面上,中国的表现都超过印度。
仅仅在过去的几年里,印太地区已经成为一个日益活跃的国防创新环境。中国快速的军事现代化促使其他印太国家进行了类似的技术投资,而该地区目前正处于中国和美国之间地缘政治和军事竞争的核心。这种显著的加速可能会影响这个大国竞争舞台上的力量平衡。
凭借经济迅速增长,中国成为了国际舞台上的关键角色。为进一步巩固全球地位,文化成为了中国扩大影响的主要工具。中国正在为一个多极世界而奋斗,力求改变现有的具有多重压迫性特征的全球体系。
新分析发现,中国碳排放最早可在2026年达到峰值,并有望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愿景,同时产生近1万亿美元的净经济和社会效益。要实现这一愿景,中国必须在未来5年集中精力解决4个关键问题:转向清洁的发电能源,提高工业能源效率,运输部门电气化,以及使用碳捕获方法加速从大气中去除二氧化碳的过程。
显示 8236 条中的 5161 到 5180 条结果
安徽歙县:土楼晒秋
首批俄罗斯免签旅客入境
重庆中亚班列去程今年前8月发送货值近6亿元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