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面对公众对其支出计划的批评,泰国国防部宣布推迟一些军备采购计划,如从中国采购潜艇和从韩国采购教练机的计划。泰国国防开支将减少5.65亿美元。然而,泰国经济危机不太可能造成中泰防务合作减少。
毫无疑问,东南亚国家十分担心中美关系恶化。这引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即寻求与中美两国建立积极关系的国家应如何适应迅速变化的环境。很明显,目前状况是,全球化并未终结,但是需要重新调整。关键问题是东南亚国家会在这一过程中蒙受苦难还是能寻获受益机会。
“智慧城市”一词涉及使用技术来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包括水处理、废物管理和安全等方面。中国已将智慧城市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一部分。中国正在迅速巩固其在建设智能/安全城市方面的专业知识,希望成为该领域全球领先供应商。
本文概述了自2018年中国发布《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以来,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改革。根据国际经验和国际比较,本文建议中国个税制度改革应包括:(1)扩大税基;(2)精简专项扣除项目,并限制其适用范围;(3)优化税率结构;(4)提高税收遵从度并加大执法力度,以加强税收征管。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开始实施经济改革,经济飞速增长,帮助逾8.5亿人摆脱了绝对贫困,对全球减贫事业的贡献约为70%。虽然中国尚未公布今年的最终贫困数据,但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中国农村贫困率已降至1.7%。毋庸置疑,中国在消除贫困方面的成绩是现代历史上最杰出的成就之一。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中美关系持续下滑,给世界秩序和全球经济的复苏带来负面影响。王缉思教授提出在中美关系越发困难的今天,我们越应确立底线思维。 坚持和平方式、保持经贸合作、人文社会深度交流是处理今天的中美关系时,应当坚守三条底线。
粮食供给问题已给多数国家造成较大困扰,全球性粮食危机初见端倪。鉴于此,我国应格外重视粮食安全问题,从巩固自给生产能力、加强战略储备管理、健全预警应急体系等三个方面积极应对全球粮食危机可能引发的冲击。
自2002年以来,在“走出去”策略的鼓励下,中国企业积极向海外扩展业务。在所有经济合作中,中国建立的海外经贸合作区尤为引人注目。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国海外经贸合作区发展势头有增无减,这些经贸合作区是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切实利益并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终极目标的良好平台。
2月20日,中国—东盟关于新冠肺炎问题特别外长会在老挝万象举行。会议讨论了新冠肺炎疫情,目的是协调中国-东盟对疫情的统一应对。在安全和经济利益的推动下,东盟和中国决定在许多领域扩大合作,以解决公共卫生安全方面的共同关切。
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全球经济衰退不同,本次疫情带来的冲击几乎找不到基线场景。或者说,这是主要经济体根本来不及准备应对预案的“即刻瘫痪型”外部冲击。病毒对人类生存与生产生活的侵害,将致命威胁与恐慌发酵形成的双风险螺旋演绎到另类的淋漓尽致,并对各国供给侧与需求侧同时造成影响。
中国正寻求将增长模式从出口驱动型转移到消费驱动型。这意味着中国数字货币计划或将覆盖小城镇与农村地区。大流行病为加密货币创造脱颖而出的机会。纸币是一种病毒载体,而数字货币则没有这一问题。就目前形式来看,数字货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要照顾依赖现金且易受通货膨胀影响的贫困阶层。
在疫情中,金砖国家(BRICS)或能成为多边机构的典范,并从新兴国家角度塑造全球治理模式。例如,中国正通过“健康丝绸之路”发展制造能力向全球持续供应个人防护装备。印度以赠款形式向近85个国家提供药物援助。金砖国家外交部长承诺,他们将为解决这一大流行病作出一致努力,这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
由于世界在气候变化领域缺乏明确领导者,人们已把目光聚焦在欧盟和中国,认为欧中是引导全球气候合作的潜在合作伙伴。尽管欧中气候合作取得积极进展,但双方仍应努力加强在这一领域的合作。本文就双方如何展开气候合作进行了分析。
5月11日,美国政府官员敦促投委会监督节俭储蓄计划(TSP)冻结其投资中国企业的计划,TSP是价值600亿美元的政府主要养老基金。理由是,随着美国宣称中国需对病毒蔓延负责并采取惩罚性制裁措施,如果这些企业受到打击,投资者将蒙受损失。这一举动非常具有挑衅性,是美国第一次严肃地采取措施限制对中国企业的投资。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发起的一项重大决策,大部分项目为基础设施建设,旨在提高东西方连通性,加强区域合作并促进贸易和投资,被誉为中国捍卫全球治理雄心的宏伟方略。作者认为,为有效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并在欧盟市场发展这一连通性项目,中国必须积极加强与欧盟成员国打交道的统一叙事和通用方法。
中国启动一个大规模计划,对中国新冠肺炎疫情重灾区武汉多达1000万的居民进行检测,旨在消灭新冠病毒和让紧张的民众安心恢复正常活动。如果该计划取得成功,中国短时间内在一个城市检测的人数将与美国在5月中旬之前累计检测的人数相当。
5月21日举行的“中巴经济走廊新时代和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中巴关系”云端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主席、蓝迪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主席赵白鸽发表题为《新型全球化与疫情后的中巴合作》的主旨演讲。
世界贸易组织预测,今年全球商品贸易将下降13%至32%。因此,中国的增长将主要取决于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增长。从中国财政和货币政策空间的角度来看,同时考虑到政府的执行能力,通过国内投资和消费来实现5%或更高的年增长率并非不可能。
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执行院长胡必亮教授近日在《光明日报》人类命运共同体 · 疫情将如何改变世界专刊发表了题为“疫情过后,全球化如何健康发展?”的文章。他表示,全球化将表现出一些值得我们重视的新特性,但全球化进程不会终结,全球化更不会消亡,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将更显重要。
澳大利亚东亚论坛网站5月16日刊登题为《新冠肺炎疫情和中国2020年经济展望》的文章,作者是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文章认为,中国有能力在2020年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
显示 8246 条中的 5761 到 5780 条结果
新华全媒+丨在世界制造业大会看机器人大显身手
安徽歙县:土楼晒秋
新华全媒+丨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开幕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