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进行了三项补充研究。第一部分研究了当今服装和鞋类生产自动化技术的现状;第二部分研究了中国的服装公司如何应对成本压力:它们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自动化,在中国境内或国外迁移的程度,对非洲作为生产基地的兴趣有多大。第三部分致力于非洲服装业的竞争力,以及埃塞俄比亚和马达加斯加的经验发现。
随着中国对全球治理和发展的参与度的加深,其在联合国内部以及对国际规则和规范的战略动机和影响力日益增强,这引起了世界的关注。本文重点研究了中国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互动,特别是中国的资金和拨款决策。
毫无疑问,民航业是新冠肺炎“大流行”的最大受害者,航空公司业绩的“俯冲”令人叹为观止。3月5日,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预计,全球航空业今年最高或损失1130亿美元。这一数字比该机构2月份的预测高出四倍,是2019年行业总收入的五分之一。自国际航空运输协会调整其预测后,情况变得越来越糟。
春播不仅关系到中国生活在农村并依靠农业获得收入的人群的福利,也关系着国家粮食供应的稳定。2月25日,中国政府下达了稳住农业生产的指示,以确保疫情不会影响农作物的播种。为响应中央号召,地方官员采取了多项支持措施。
2月初,几乎全球所有对新冠疫情暴发的关注都集中在中国。当时,美国仅7例确诊病例,意大利仅有2例。不到六周后,新冠肺炎已全球“大流行”,意大利全国封城,美国的疫情亦急速加剧。与之相反,中国已逐步控制疫情,开始复工复产。金融市场的状况也是如此。
在中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之际,新冠病毒开始剧烈冲击全球金融市场。原因有两个。首先是人们开始意识到疫情的经济影响有限这一早期看法过于乐观了。其次是随着意大利、伊朗和韩国感染率的急剧上升,很明显,新冠病毒的影响将不会局限于中国以及东南亚甚至非洲的贫穷国家。
中国的疫情防控举措取得了惊人的成果。中国成功地将疫情控制在了武汉市内,且在短短几周内就基本中止了新冠肺炎的传播,其境内的新确诊病例数量已接近于零。因此,在新冠肺炎全球流行及其致死人数不断攀升之际,现在是世界,尤其是印度等人口稠密的国家向中国学习抗击新冠病毒经验的时刻了。
作为第一个受到新冠病毒袭击的国家,中国的流行病模式和行动以及其对中国中小企业的综合影响可能为美国政府和企业提供一些有用的见解。作者认为,新冠病毒疫情首先是人道主义危机。许多人和家庭遭受了痛苦,并将受到世界范围内意外损失的影响。这将对世界的社会和政治环境及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文章基于输入-输出模型数据,分析了中欧之间全球价值链中断的直接和间接总成本,认为较小的东欧和北欧国家所受影响将最大。此外,文章还分析了疫情对各个国家经济部门的影响,认为受影响最大的行业是计算机和电子工业,其次是纺织品。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0日报道称,中国抗击新冠疫情为全球提供了重要经验。
近年来,中国对印度军事升级和增加巡逻的直接反应是在地面巡逻方面有所缓和。甚至此后的激烈对峙也只是对边境基础设施作出的反应,譬如铁皮棚子和争议地区的道路建设,因为双方都认为这些对他们的边界声索至关重要。大体上,中国的反应可被认为是中国希望保持与印度的军事紧张不要升级。
美冲突“综合症”包含几个要素。它基于区域地位竞争,该竞争日益全球化。这种对影响力的竞争已经与意识形态上的对抗结合在一起。国际政治面临的风险是,两国之间日益激烈的战略竞争会凝结为结构性的世界冲突。
特朗普政府的非洲战略源于对中国在非足迹以及对美非经济关系的误解。作者发现,几乎没有证据表明,中国的贸易和投资关系排挤美国的贸易和投资机会。在投资模式上,中国寻求资源的倾向表现明显,但这更多是因为非洲拥有相对庞大的、投资不足的资源禀赋,而非中国试图垄断大宗商品市场。
近年来,中国在马格里布的参与度有所提升,引起西方国家的担忧。中国一直重视与这些国家的双边关系,同时还在中非合作论坛(FOCAC)和中阿合作论坛(CASCF)内开展工作。但是,与中国与沙特阿拉伯或阿联酋的关系相比,这种接触的战略价值有限。
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要求中国增加对美国产品的购买,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并为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便利。它并没有取消双方自2018年以来加征的关税,但降低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特朗普称协议证明了其贸易政策的成功。作者认为,采购只会人为地增加美国的出口,不会对美国产品的竞争力产生积极影响。
境外媒体称,在世卫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从特征上可称为“大流行”之际,抗疫经验丰富的中国向其他国家伸出援手,为疫情较严重的国家送去大量医疗物资。
中美经贸协议(ETA)于2020年2月14日生效,标志着长期的贸易和地缘政治竞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ETA包括中国未来两年增购2000亿美元美国商品。作者认为,这些购买承诺可对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带来巨大的贸易转移效应和市场份额转移。
发放现金不利的一面是,该刺激措施本质上是无针对性的,因为大部分资金是针对每位成年人的一次性现金支出,而不是根据新冠病毒带来的收入或损失影响来分配。此外,现金发放的一次性性质也增加了这种刺激措施不用于消费的可能性。至关重要的是,它不能解决收入减少和费用增加未来带来的挑战。
多数分析师对中国经济的年度表现仍持乐观态度,预计中国经济将增长5%以上,部分原因是人们预计,中国政府将在2020年剩余几个季度实施大规模刺激措施,以期弥补第一季度的增长损失,实现到2020年GDP比2010年翻一番目标所需的5.6%的增长。
目前,疫情会持续多长时间尚不得而知,如果暴发持续下去,政府可能需要采取进一步措施。各国政府应达成共识,更好地进行协调,以防止这场健康危机成为全球性经济危机。
显示 8246 条中的 5901 到 5920 条结果
新华全媒+丨在世界制造业大会看机器人大显身手
安徽歙县:土楼晒秋
新华全媒+丨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开幕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